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代的徭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推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万历九年(1581),在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县为单位,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康熙五十二年(1713)下令,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2 . 薛福成(1838—1894年),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宜乘各国换约之时,渐改值百抽五之例,稍重洋货进口之税则。丝茶二项,宜稍轻出口税,以减成本而广销流。民所仰为衣食者,税之则碍民生计,故竟裁之。

今中国关税及洋药厘金,每岁收银约二千余万两,诚将各物出入口之税一概豁免,而于茶业出口税酌减其半以轻成本,所有税收二千余万两,尽加之于洋药厘金与烟酒咖啡之中,其洋纱洋布火油自来火四项,亦须加税二倍,以保华民生计,岂非自富自强之要图乎。

——摘自薛福成《出使日记》(1892189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的思想主张,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薛福成补充一条实现国家富强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4-0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华民族的屈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民众的不满更是日趋高涨。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10年,英国人安格联暂行代理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直至1927年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

——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主权变迁的认识。
2024-01-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海外贸易有了快速发展,为了管理日益繁荣的海外贸易,唐朝设立了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的贸易活动。宋太宗曾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和丝绸,前往海外各国出使,主旨是邀请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意。宋仁宗时又下令地方官设法招引外商,给予优待,以便外国船多来一些。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市舶司还负有接送外来船舶、保护和接待外商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这种状态下的中国海关庞杂无比,除了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

——摘编自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均要求对明显过高的税率做局部调整,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随后各地海关开始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报关制度,恢复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同时将关税收入统归中央,关税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

——摘编自岑维廉等《关税理论与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建立市舶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关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关改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中元年二月,遣黜陟使分行天下,其诏略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行商者,在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各有不便者,三之。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数为准。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违者进退长吏。令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

——[后晋]刘昫、赵莹《旧唐书》卷28《食货志上》

材料二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商贾税三十之一,与居者均役。田税视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定。遣黜陟使按比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惸独不济者。敢有加敛,以枉法论。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2《食货志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新旧《唐书·食货志》,围绕其“史料价值”提取一项信息,并予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开始抬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提高关税。这一做法很快波及世界,国际贸易几乎成为一潭死水……在美国的倡导下,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下表整理了近代以来部分时段中国平均关税的变迁

南京
国民
政府
统治
时期
时间/文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1929年前约4%
1929年《海关进口税则》约8.5%
1931年《进口税则》约10%
1934年《进出口税则》约25%
改革
开放
的新
时期
1980年 (执行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52.90%
1985年《海关进出口税则》38%
1996年《海关进出口税则》23%
200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15.30%
201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9.80%
2022年《海关进出口税则》7.40%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贸总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口关税税率,指出两者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的变化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得知,在魏晋、晚唐、明末等时期政府统计人口往往只有实际人口的几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南北朝、中晚唐、晚明等时段,统计人口远低于户籍人口,影响财政收入,封建政府采取了什么税收改革措施?
(3)导致明清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哪些?
2023-01-13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穷田舍汉,……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里正催庸调,村头共相催。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禅袴,足下复无鞋。……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租调无处出,还需里正倍(赔)。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王梵志《贫穷田舍汉》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输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根据材料一,推测作者描述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陆贽对两税法的看法,如果要全面的评价两税法,你认为还应该补充哪些内容的史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5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材料二   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新唐书·食货志》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其体现的赋税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

——摘编自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

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20%~3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