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从1928年7月至12月的半年时间内,南京政府与美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签订关税条约,其中皆有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条款。南京政府遂于1928年12月7日公布海关进口税则,自1929年2月1日起施行。此举(     
A.是政府应对时局的权宜之计B.表明新政府获得民众支持
C.扭转中国外贸长期不利局面D.旨在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2 . 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其中训政时期19年。训政,在国民党的政治制度中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规定了当时统治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下列关于训政时期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①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并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以甄别审查的方式决定在职人员的任用资格
③国家五项治权托付于南京临时政府总揽执行
④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朝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加倍征收算赋)”“人有产子者,勿算三岁”“今诸怀妊…复(古时免除赋税徭役称复——作者注)其夫,勿算一岁”“年八十复二算(家中有八十岁以上老人,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政策说明汉政府(     
A.注重发挥赋税的社会功能B.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利用赋税调节收入的分配D.将“人文关怀”政策化
4 . 下面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的封面,这两本书研究不可能涉及的主要朝代应该是
A.北魏B.三国C.隋朝D.唐朝
2021-09-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部尚书管理日常财政事务,但多数时间是扮演着皇帝的财政顾问的角色。没有皇帝的同意,他们无法行事。包括都御史、各部尚书以及地方的巡抚、总督等官员——即使没有财政专长,也非其职责所在——都可以对财政事务提出建议和批评。

地方上绝大多数税收存留起来用来供应当地的军镇,少部分运到京师。户部只起解运银两的簿记职能,其他各部的所有收入、开支及结余均由自己控制,户部无权管理。户部掌握下的太仓库“岁收入”仅占全国全部税收的12%,其中大部分收入被运往北方边镇,余下的用来支付朝官的俸禄、京营的军饷和几个宫廷机构的维持费用。

由于名义税率过低,导致公共投入非常小,而且财政收入的紧张造成官员的俸禄过低,以至于官员贪墨横行,在税收之外任意课征。

——摘编自黄仁宇《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政府在任命经济官员时,会更多地考虑使用那些有才干的专业人士。另外,改进的政府统计数据开始成为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从1679年起,政府规定包税人(税收承包人)必须出示全部详细账目,废除了关税和消费税的承包制度。同时,设立了税务专员、劳资协商委员会专员、公共会计专员等行政职位。

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后,18世纪的英国已成功地建立起一套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这时没有任何特权群体可以免税,没有税收承包人,不准出售公共职位。税收的政治合法性在国会控制下得到了保证。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16世纪明朝和17-18世纪英国财税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概括上述时期中、英财税制度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中英两国不同财税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初沿用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将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将各种赋役合并征银。地方各种差役杂派有增无减,各级官吏贪污勒索,人民又遭受沉重的赋役之苦,被迫抗税、逃亡、隐匿地丁,以致了额无定,丁银难征,中央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依照上年各地的报丁数,固定税额,为以后征丁银的标准,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减少时,以新增人丁抵补,税额不变。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在广东、四川等地实行摊丁入地的税制。摊丁入地的主要内容,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征收丁银的总额,按亩全部分摊到田赋中。由于各府县丁银和田赋的比数不同,每两银的田赋所摊加的丁银也不同,多数地区所摊数额,大致是每两银的田赋摊入丁银一、二钱。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从而彻底废除对人口的征课,完成了封建后期以来历次税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入土地税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08-1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元代匠户世袭为官府工作,实际上是官奴隶。明朝匠户虽仍不自由,但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材料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现象有
①一条鞭法的实施②工匠赋役负担沉重 ③户籍管理逐渐放松④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941次组卷 | 6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