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北宋大臣张方平曾经指出:“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高少,逐县五等户版籍,中等户以上不及五分之一,第四等五等户长及十分之九。"元枯时期被时人成为“股上虎”"的直谏名臣刘安世也曾提到类似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诸色户计”制度的实行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业人口的大幅增长
2 . 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这说明
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
2021-12-03更新 | 40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王彦辉研究,从秦到汉初,中央政府在乡里设置两套平行的管理机构,即乡部和田部,其中田部吏员(负责征收田租)的种类有三种,而且人数很多;西汉中期以后,田部吏员减省过半。这一变化说明西汉中期
A.冗官问题有所缓解B.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4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021-09-27更新 | 8238次组卷 | 78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编户数本来就大大少于西汉。及至(东)汉末大乱,“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袁谭(袁绍之子)都督青州,“虽有万口者,著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三分不入一”。刘备屯樊城时,诸葛亮曾说:“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材料反映出东汉以来
A.战乱使人口数量锐减B.豪强地主已成为割据势力
C.政治动荡导致经济衰败D.自耕农破产脱籍现象严重
6 . 清初,闽浙总督兴永朝推行粮户归宗改革。据(合户始末)记载,其主要内容为“册内各去里甲名色,听均甲.立户自便"。所谓“各去里甲名色",指的是废除了里长户和甲首户的区分;所谓“均甲”,是均匀里甲的赋役负担;所谓“立户”,即是准许设置花户,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这一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废除了里甲制度B.刺激了人口增长
C.促进了商业发展D.保障了赋役征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