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中期)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日上供(中央);二日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日留州……州府两税(钱)物解斗,每年各有定额,征科之日,皆申省司(中央机构)。”据此可知,该财政体制
A.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征税标准B.加剧了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2022-01-05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朝实行折纳制,即部分课户所承担的法定物质形态或品种,根据国家标准,转换成其他物质形态收纳,如江南地区的“折租纳布”,关内诸州庸调等“变粟取米”,河南、河北不通水利之州“折租造绢”。折纳制的推行
A.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B.削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现象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化
2021-09-25更新 | 58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古代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的主要目的是
A.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B.用于兴修国家的水利工程
C.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提供物质保证D.用于兴修交通工程和国防工程
4 . 明代立国之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时,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这一变化
A.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B.增加了朝廷的财赋收入
C.利于突破传统种植结构D.使得赋税制度发生变革
2021-09-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此前的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根据收入多少分段征收。这一举措
A.凸显了全国人大的经济管理职能
B.旨在全面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C.适应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出现了大量荒废土地。北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男子、妇女、奴婢,耕牛,甚至一些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等)都能授田。其主要目的是
A.发挥耕牛在农业中的作用B.获得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
C.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D.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负担
7 .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一款新的“条例”,各省官员不得再重新丈量农民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该条例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