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课时,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图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朝代赋税制度意义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前期保证了农时,后期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明朝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清朝“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A.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呈现进一步减弱的趋势
B.缴纳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
C.征税标准由以土地财产为主向以人丁为主转变
D.赋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
2 . 唐朝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下表所示为唐朝敦煌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类型
比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合计
(公元701~769年)户数(万户)471391483
百分比(%)56.615.710.417.3100
(公元820~876年)户数(万户)3612223
百分比(%)132651.29.8100
A.赋税制度的改革B.户籍管理严格
C.均田制度的实行D.政治局势安定
2023-07-13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而在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这一变化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C.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D.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