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2022-07-07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传统时代,政府几乎不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1910年,满洲里肺鼠疫爆发,清政府指派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伍连德博士赴东北防疫。伍连德通过调动军队、停运火车、严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扑灭疫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1910年的东北防疫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非常关注传染病的防疫B.中国政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C.近代的防疫制度得以正式建立D.清政府最为重视东北的防疫
2021-07-07更新 | 523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
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4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枪炮、病菌与钢铁》

16世纪葡萄牙人加西亚·多达研究印度植物和药物,于1563年写出《药材与药品的对话》,此书在全欧洲受到欢迎。

—《医疗与帝国》

19世纪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

—《医疗与帝国》

19世纪18世末,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20世纪20世纪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

—《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回顾与展望》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中国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20206月)


从上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4-11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出现后,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城市,随后美国远征军带着病毒一起来到欧洲前线,并迅速根起传播高潮。1918年4月初,病毒开始在法国军队中爆发,4月中旬传到英国军队,4月下旬德军也没幸免。那时没有流感疫苗,没有抗生素,没有治疗方法,更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感染的人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病毒。

欧洲战场的情况更加糟糕,拥挤肮脏的战壕更是疾病和寄生虫理想的滋生场所。如此恶劣的环境为流感的传播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病毒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还在不断进化与变异,1918年4月下旬,德国军队中爆发的流感让第三波大进攻戛然而止,赶在美国的支援大军到来之前,德国灭掉英法联军主力而赢得战争的愿望彻底落空。到了8月,战争局面已被逆转,德军遭受重大损失。接下来,协约国发动大反攻,并于9月28日突破兴登堡防线,让德国乘胜求和的想法彻底破灭。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背后的瘟疫战争》


(1)根据材料,简述1918年流感病毒在欧洲传播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流感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03-2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得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中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等

材料二   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

时间 机构/章程 意义
同治十二年(1873) 海港检疫 中国海港检疫之始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 中国地方施行卫生行政的序幕
光绪三十年(1904) 北洋卫生局 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 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
宣统三年(1911) 《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 中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
宣统三年(1911)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摘编自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
2020-10-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魏书·武帝纪》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2020-07-01更新 | 56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6月全仿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 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问,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重,惑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

——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 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 和爱国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募捐 灾款和物资,义贩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

——摘编自姜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

材料三 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 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 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

——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人们也认识到,卫生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公开、透明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重大,更清洁的水源,更丰富的营养,更好的公共条件和私人卫生意识,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好办法。

——摘编自【美】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