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的张耒,其诗有云:“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宋代的欧阳修《永阳大雪》诗曰:“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

宋代的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诗曰:“尽室泥泞涂,化为糜烂场。炎蒸迫其上,臭腐薰其傍。恶气所侵薄,疫疠何可当。”

宋代诗人吴芾的《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三十韵以纪之》诗曰:“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

晋代的潘岳《关中诗》有云:“师旅既加,饥馑是因。疫疠淫行,荆棘成榛。”

明代于谦《延津县》诗曰:“疲民疫病多。”

——摘编自陈纪然,王敬敏《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及其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指出古人认为疾疫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诗歌的疾疫书写的史料价值。
2022-04-30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届普通高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死病最初于138年在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暴发了黑死病。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

——据[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王旭东《世界瘟疫史》等

材料二 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束于度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戈特弗里德《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黑死病的特点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3)从研究文艺复兴史的角度,分别说明材料二中所据两部著作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运用这两则史料进行研究时遵循的原则。
2021-07-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疫病与防治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手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此成果最早刊载于1867年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

——摘编《TraumaandRehabilitation》(2010年12月)和《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五   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年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战争与青霉素的命运》,《国防科技》期刊,2006年6期


(1)材料一中,哪一图片能够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并参考一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2)进一步阅读上述材料,若以“近代疫病的流行与防治”为研究主题,请对下列三份文献史料价值作出评估与说明。
①《剑桥插图医学史》(2007年中文版)
②《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1843年)
③《柳叶刀》(1823年创刊至今)。
(3)依据上述材料,解释导致近代疫病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因素。
2020-06-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烈性传染病鼠疫曾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后期、尤其是明代末年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华北地区以及中国北方各地普遍干旱少雨,生态系统趋于脆弱。明代后期的华北人口已相当密集,觅食人口的数量和流动性大大增加……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崇祯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摘编自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等

材料二   1910年10月,东三省肺鼠疫大流行。12月19日,我被派往哈尔滨调查瘟疫、组织防控。12月24日,我抵达哈尔滨,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解剖疫死者尸体,建立实验室,发现鼠疫病原菌。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火化鼠疫死者尸体等多种科学防治措施,使这场瘟疫很快就被控制。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议”,我当选为主席,这是我国首次国际科学会议。

——整理自伍连德《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末鼠疫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指出材料二体现的史料类型与防疫观念。并结合所学,分析此次疫情控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

——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18年南京传言出现“肺炎疫”,苏州人心因之惶惶。本埠西医士暨地方官厅共同研究预防方法,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地方官厅委任左、苏、杨三医士检验由火车来苏各旅客,并设一检疫所,以留医(意)疑似染疫及与病者接触之人。未及数日,即布置周妥。由二十二日晨起,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是项疫症,不致发现于苏城,诚幸事也。

——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卫生困境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0“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全社会对疫病原因的关注。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 (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B.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
C.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
2020-08-01更新 | 317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瘟疫与人类文明

疾病或瘟疫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下列史料记录了人类历史中几次大型瘟疫的片断。

材料一: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虔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总之,那年刚一交春,瘟疫(注:黑死病)严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开始显露出来。……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待疾病的灵丹妙方。……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意)薄伽丘《十日谈》(小说创作于1350-1353年)

材料二:由于巴黎空前拥挤,皇帝拿破仑三世在19世纪50-60年代实施了一个大型重建工程。……拿破仑三世还希望改善巴黎的卫生环境。一些宽敞的大道取代了肮脏住宅区蜿蜒的狭窄街巷。政府建造了水管,为居民提供清洁水源。400英里的下水道改善了这座前不久爆发过霍乱的城市的卫生状况。

——(美)约翰·美里曼《欧洲现代史》(2015年)

材料三:人们将1918年的这场瘟疫称为大流感。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些有幸逃过此劫的人将其视为禁忌,不愿回首往事。……它在世界疲于征战之际到来,在几个月内横扫全球。(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

——(美)约翰·M·巴里著《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2008年)

材料四:人类疾病史图像


材料五:据法新社日内瓦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地时间22日告诫,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会马上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经在全球造成近260万人感染,超过18万人死亡,疫情已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向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呼吁,对待当前疫情要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只有遏制病毒传播才能拯救生命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各国要加强团结,共享经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资源,共同努力保持供应链畅通,并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最大程度支持。

——参考消息网2020年4月23日报道


问题:
(1)材料一、三中的瘟疫分别对什么历史事件造成了影响?
(2)若要印证三场瘟疫分别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上述史料是否形成证据链?请简要分析。
(3)综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瘟疫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减少大疫带来的损失,自西周以来,我们就有一套“医在王官”的官方医疗制度,即以政府的力量参与到医药行政、医疗组织乃至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去。唐代开始创建州一级的医疗体系,宋代将其下沉到县级,基层社会医疗体系初步得以建立,极大提升了普通百姓在瘟疫面前的自保能力。除此之外,政府也会拨付款项,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到对病患的救治和疾病防控中来,许多地方富商士绅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地方的施医局等医疗机构多为临时设立的应急机构,太医院虽为常设,服务范围大多只限于皇室,宫廷高水平的医师很难参与到民间一线的防御工作中,地方的普通医师又缺乏监管,以至于出现庸医泛滥的局面。

——摘编自《古代防疫制度》

材料二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发地带……检诸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一种。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摘编自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反映的本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2022年3月底开始,宁波市疫情再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宁波市某老师在疫情期间收到来自社区、街道的部分消息:


材料二:2022417日,宁波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疫情防控的公告;……

二、所有省外来(返)而人员及省内市外近期有本土疫情的区(县、市)来(返)甬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甬后必须立即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三、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规范佩戴口罩、测温、扫场所码和行程码核验。

……

八、零售药店继续暂停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细菌等四大类药品,

九、严格控制会议活动。按照非紧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活动数量和规模……

……

十五、广大市民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加强疫苗接种,及时中报个人涉疫信息……

材料三:宁波核酸检测的特色一米线:

为缓解排队采样市民的无聊情绪,同时唤醒城市历史记忆,江厦街道以罗城千年历史变迁为主题,在天一广场6号门的核酸采样点上设计了一批特色一米线地贴,内容贯穿古今,如①“公元999年,首次设立明州舶司,②“公元2014年,三江口作为大运河出海口与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入选世界遗产保护点;等,该设计以极具创意的方式让文明一米线摇身一变成为历史文化线,将常态化核酸采样与历史文化变迁相链接,为疫情防控注入更多人文温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代我国基层治理的具体内容。和古代的基层管理相比,我国现代基层治理具有什么特点?
(2)回潮历史,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与现代在疫病防治过程中的相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说说“历史文化线”为什么能为疫情防控注入“人文温度”?根据“一米线”①的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地的朝代和航线。根据“一米线”②的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世界遗产的特点和保护原则。
2022-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10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