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甲骨文中记载:“己巳卜,兄(同“兇”),贞其燎于盟室(用嘉草、莽草熏燎等办法防控病毒),叀小羊(向鬼神祭祀)。”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
A.防控疫情的应对措施科学理性B.占卜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
C.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D.中医理论初步完成了体系构建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1949年10月,中央成立防疫委员会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又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并通过传媒界和教育界、文艺界进行防疫宣传,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材料体现了
A.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B.政府重视疫情坚持群防群治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完善
2021-04-20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表是中国古代疫灾重心区分布情况统计。据此推断,疫灾重心区的变化主要由于
时间疫灾重心区
先秦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平原
魏晋南北朝江淮之间和建康地区
唐及北宋时期太湖流域和杭州湾
南宋及元朝时期太湖流域、杭州湾、江西、福建、鄂东
明朝以后太湖流域、杭州湾、江西、福建、鄂东、湖北、湖南、贵州

A.国家疆域的扩展B.农耕区域的扩大
C.自然环境的恶化D.瘟疫病毒的传播
5 . 西汉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
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2021-04-16更新 | 142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灾疫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伦敦患病住户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40天作为明显标志,家人上街时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与此同时(1518年),王室效仿意大利城市做法专门出资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1570年开始在剑桥和施鲁斯伯里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当局规定对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要定期清扫街道;将流浪人员及时驱逐出城等。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防疫对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从而使防疫体制显得相对完备,这也是近代英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 、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社会民众是防治瘟疫的民间基层力量,弥补了官府救治薄弱的区域。民间医家是宋代乡村中应对疫病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积累经验,亲撰医书,精选各家名方.简化官府医方,将医药知识应用于临床治疗。地方乡绅、僧人、道士则采取了发放药物、施舍粥食、捐献家资、掩埋尸体、祈神驱疫等措施。宋朝官府牢牢地管控着社会民众力量教治疫病的方向,严防借助疫病救治发展宗教或农民起义。同时,对疫病救治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乡绅、民间医家和僧人、道士,官府通过酬以官爵、授予医职或赐予封号等措施,将其纳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之中。

——摘编自韩教《宋代社会民众防治瘟疫的主要措施和历史借鉴》

材料二 黑死病爆发之后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的承受范围内,英国政府采取了“尽人事”的应对措施,积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抵抗黑死病的攻击。随着对黑死病认识的不断加深,英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及时跟进。政府通过专门的卫生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此外,还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禁止人们举行大规模的集会(当然教会进行的所谓“祈祷"除外)以防止黑死病菌传播;对黑死病死亡者的掩埋加以规范的治理;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禁止和黑死病疫区进行贸易和人员往来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瘟疫,英国政府很现实地与当时社会上具有权威力量的基督教教会通力合作,用宗教的精神来稳住被度恐慌的人群,维持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民众参与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政府应对疫病的不同。
2021-04-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50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把“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基本方针。1952年政务院通过决议,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提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变化
A.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B.凸显健全各级卫生组织的重要性
C.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D.解决了卫生工作的基本立场问题
2021-04-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天府名校2021届高三4月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10年,我国东北地区鼠疫流行,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成功召开了有11个国家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上述现象
A.推动了国际防疫的合作B.粉碎了日俄染指东北的企图
C.收回了中国的国家主权D.反映了西医水平落后于中医
2021-04-12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枪炮、病菌与钢铁》

16世纪葡萄牙人加西亚·多达研究印度植物和药物,于1563年写出《药材与药品的对话》,此书在全欧洲受到欢迎。

—《医疗与帝国》

19世纪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

—《医疗与帝国》

19世纪18世末,医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荐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牛痘接种法后来传入中国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20世纪20世纪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增强,以传染病控制等国际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局建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

—《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回顾与展望》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中国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20206月)


从上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