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二   中世纪时,基督教会掌握社会话语权,宗教医学成为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神职人员纷纷死亡,罗马教廷四处躲藏,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伦敦发生鼠疫后,医学界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节制饮食,并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疗病痛,政府强行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1604年议会法令授权监管看守人可以用暴力使隔离家庭关闭门窗;疫区任何人胆敢外出将以流浪罪论处,与瘟疫相关的案件也以重罪被起诉。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体系;该体系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官员与民众广泛联系起来,共同致力于防疫减灾。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等病菌在美洲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或条件。
2022-12-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在1950-1998年间,32次更改养老保险标准,综合运用税收、财政转移及货币政策,将国民收入分配到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多个领域。各国政府还及时出台旨在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和总体规划。在西方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覆盖范围极为宽泛,所有公民既是捐助者,又是受益者。挪威政府通过颁发《国家保险法案》《社会照顾法案》来保证每位居民在生、老、病、死、鳏、寡、孤、残或失业等情况下都可获得经济支援和其他形式的社区帮助。

——摘编自王贤斌、郭建新《西方福利国家改善民生的路径及启示参考》

材料二 一、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监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依法对输出国家(地区)的防范污染措施进行检查、调查,确认出口国家(地区)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状况是否持续符合中国进口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暂停进口、撤销注册等措施。二、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指南有关规定,进行分级分类处置。

——摘编自《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的公告》(2022年第58号公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福利国家改善民生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民生问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22-1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疫病流行与政府防治。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疾疫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只是有时会临时性采取一些救疫措施。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较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他们请医生尽力诊治,施医送药,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牧治,积极刊刻散送药方甚至还会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痪的活动。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教疗事业探析》

材料二   清末。北京沿袭旧制,尚无专门的疾病防治机构。后来,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与此同时,新设的中央防疫处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选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8-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阿根廷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大量移民涌入阿根廷以及肺结核病的流行,引发了阿根廷民族认同危机和公共卫生危机,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统治精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为抗击肺结核,卫生学家们制定防疫计划,推动阿根廷在各大城市的市政卫生局和国家卫生局下设置肺结核预防和救治办公室,指导卫生机构对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推动了全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体制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卫生学家设置阿根廷结核病协会等社会机构在民众中开展防治活动,辅助政府的公共卫生网络深入群众。随后,卫生专家还推动中央政府开展全民防治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活动。肺结核防治在凝聚民族认同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隔离措施加剧了民众对肺结核病人的恐惧,病人成为这个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受欢迎的边缘群体。富人为躲避歧视隐瞒病情,去疗养院甚至出国疗养,底层民众因需要工作养家只能等到病入膏肓时,选择在家临终或等待公立医院救助,很多病人在等待床位的过程中遭到警察驱赶,甚至死在街头。

——摘编自夏婷婷《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肺结核防治与民族国家构建》等


(1)据材料,归纳阿根廷进行肺结核防治的背景及措施。
(2)据材料,分析阿根廷防治肺结核病的作用与局限。
2022-06-2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寄生物寻找新宿主的过程与城市化相伴而生,人口在城市的聚集使传染病得以长久存在,人类活动推动了致病生物的变异与传播。疫病与城市的相互构建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1、自我调适阶段(公元前500年之前):从城市出现到公元前500年,人类与病原体经历多代相互调适后,产生了能让双方共融共存的相互适应模式,自然、疫病和城市形成了相互决定的关系;

2、疫病圈形成(公元前500年—1500年):

3、疫病均质化(1500年—1900年):

4、新疫病体系构建(1900年—至今):威胁人类的疫病是人类未知的新病毒,这些病毒传播速度快、病毒稳定性差,对人类宿主有非凡的破坏力,会跨越物种传播,突然在城区人口中显现。

​​​​​​​材料二  在城市发展历程中,无数的典籍都曾记录疫病给人类带来的创伤。6世纪的查士丁尼鼠疫,借助贸易和城市从北非延伸到君士坦丁堡,进而攻占了德国、法国,使全世界损失了17%的人口。14世纪沿着丝绸之路传递的黑死病,席卷了欧洲大陆,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和经济损失。对疾病的恐惧也会升级为社会恐怖,不同社会群体间相互猜忌,直接冲击社会结构,造成社会动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赫曦滢《疫病与城市社会:历史轨迹、风险逻辑与应急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简析疫病圈形成、疫病均质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疫病给城市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2-06-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传染疾病肆虐,卫生防疫条件落后。面对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经济形势,1949年,中央宣布成立卫生部;次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的问题,但一直以来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1954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卫生部设立中医司。随后,各省(自治区)、地(市)级卫生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医处、中医科,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中西医结合诊疗等职责;到1958年,中央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1960年间,中医医院数量增加到330所,中医学徒达8万多人;中央在各地组织大批中医工作者整理、总结、研究古典医籍和老中医的经验;并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

——摘编自中央文献编辑室《新中国成运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事业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2-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祟,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疬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2-06-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翻开尘封的史册,致命的疫病时常折磨着人类,但它们也终会被人类战胜,让人们的生活重回祥和与安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2年的21.5亿人次增加到62.7亿人次,住院人数由2002年的5991万人增加到1.5亿人。中国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年均就诊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8.5%,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3天。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可及性显著提高。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由2003年的80.7%提高到2011年的83.3%,其中农村地区为80.8%。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无偿献血制度,血液安全得到保障。

——摘编自《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2012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病毒不分种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据【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二   近代英国是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防疫法令以区分患病住户,并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1570年,政府开始在部分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并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府规定了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定期清扫街道等措施,并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如乞丐流民等问题。

——据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等病菌在美洲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谈谈你对当今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2-06-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在十五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一些毗邻地区。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的人口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   1831,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