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学与社会

任何时代的史学现象、史学成果,都不能脱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历史的影响。

材料一

时期

史学成果举例

两汉时期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撰述宗旨,成为中国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传统。后人评论“这实在是一部组织严密、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也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东汉班固著《汉书》,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断代史体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撰写朝代史的盛况;有关北方民族史的著作也很多;家传、谱牒受到普遍关注;佛教史著作也有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正式设立史馆,聚集史官修撰前朝史和国史,以宰相负责监修。中国古代“正史”中有八部产生于盛唐时期。还出现了几部反映盛大王朝地理风貌的全国地理总志;地方史、民族史、传记等获得新发展;在史家修养方面,刘知几提出“史才三长”论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部体裁不同的通史著作,把中国古代的通史撰述推向高峰;元末修撰了宋、辽、金三史
明清时期(1840年前)李贽著《藏书》,以“与百千万人作对敌”的批判精神,写出“不与旧时公案同”的史学评论,并指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清代章学诚提出“史德”论,史家修养体系更加完备
清代后期
1840年—1911年)
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是传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在史学撰述上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编写组《中国史学史》

材料二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原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编写组《中国史学史》


(1)阅读材料一,任选两个历史时期,分析其史学成果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李大钊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哪些基本观点。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这些观点对其进行解释。
2022-05-10更新 | 4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494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汉代河套地区濒临边境,与匈奴的冲突不断,汉政府派遣大量兵力驻守,因而需要数额巨大的粮草以维持军队生存和保障军事行动。为了维持河套地区守卫边境所需的军粮,汉文帝采取从内郡以入粟拜爵(即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就可以获得朝廷认可的爵位)的方式筹措粮食并运输到边郡,在爵位控制严格的西汉,实行入粟拜爵政策无疑是反常的。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河套地区开始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套外围的北侧和西侧,利用黄河沿线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生产的粮谷可以就地为边境驻军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编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它重要的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固特异公司的硫化橡胶、纺织机、缝纫机等。机器展区是博览会最吸引人的部分,博览会的《官方图录》对这部分给与了最为详尽的介绍和阐述,《官方图录》称之为“速度和力量的令人震撼的抒情”。

——摘编自王浩强《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


(3)依据材料概括1851年万国博览会展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向苏联让步,在否决权问题上通过了“雅尔塔公式”,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当事国时,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会议决定,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美英苏三国通过的“雅尔塔公式”。
2022-06-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
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
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该战略决策的背景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
C.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边防安全D.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威胁中国
2022-05-27更新 | 504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瓶、盘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三星堆同时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象征权力与威望大小不等的青铜人像、神像、黄金面具等来表达和显示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1)材料中②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依据材料,概括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说明三星堆考古在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方面的重要意义。

辽宋夏金对峙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成风,对农耕民族的提供茶叶、丝绢等手工业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两宋王朝来说,由于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原地区也离不开游牧民族的马匹、牛羊和毛皮原料。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在各民族经济贸易的促进下,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加速了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同盟会成员刘揆一于1911年撰写《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他认为应该“使满人而知断送满洲桑梓地者为满洲皇族也,知汉族不强满族亦随而亡也”,“现今之君主政治,无论其为专制,为立宪,无论其为满人,为汉人,皆当排去之者也”。他提出中国内有分裂之虞,外遭欺压之迫,需要达到真正的民族团结,共同“挽救今日中国瓜分之局”,与列强并立于世界。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民国成立,五族一家,凡属国民,均为主人保此大好河山”,“五族共和,平等自由之幸福,汉族与满蒙回藏共享焉”。

——摘编自王正文《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嬗变》等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观念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要积极推动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

——摘编自《紧贴民生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9月30日

20142020年新疆经济状况(部分)

生产总值

贫困发生率

中央财政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援

援疆项目1万余个
(4)以新疆为例,探索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2023·四川攀枝花·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寒晖,人民艺术家,与洗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1925年,张寒晖在北平国立艺专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用古老民歌《三国战将勇》的曲谱填写了《可恨小日本》,还以《满江红》的曲调填写了《告我青年》,号召青年“激奋进,齐赴国难”。1936年夏,张寒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恋。他利用家乡独特的地方戏——定县秧歌中凄惨的“大悲调”,结合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进行谱曲,创作了震撼人心的歌曲《松花江上》,一经面世,即被疯狂传唱。之后,在陕西省委接应下,他进入陕甘宁边区。从陇东民歌《磨炒面》的曲调中得到灵感,1945年他填词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曲子清新明快,歌词生动活泼。该歌曲后改为表演唱,并设计了一套舞蹈动作,在前线慰问时,受到了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延安日报《张寒晖:人民艺术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寒晖音乐创作成就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艺术作品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意义。
2023-11-13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10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