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张仲景(约公元150—约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嗜好医学,少年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张仲景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博采众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序中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匱要略》两部。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刀安仁(1872-1913 年),傣族,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1891年,19 岁的刀安仁承袭了土司职。 同年,英帝国主义入侵盈江等地。 刀安仁征调四五百名士兵到干崖铁壁关地区安营扎寨,痛击入侵英军,坚持了长达 8 年之久。1905 年初,刀安仁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 1906 年,他回国筹办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先后筹集了 7 万多银元,全部捐赠给了同盟会作为革命活动经费。1910 年,刀安仁成功发动腾越起义,成立了“滇西军都督府”。 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 后因遭人暗算,被捕入狱,虽经营救出狱,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卧病不起,于1913 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1 岁。 孙中山先生听闻噩耗十分痛惜,题写“中华精英,边塞伟男”挽联追悼,北京政府追谥他为上将军衔。

——摘编自管毓树、刘祥元《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刀安仁主要活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刀安仁备受孙中山和北京政府赞扬的原因。
2020-07-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临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材料三: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2019-12-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五)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是战胜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在吸收了欧洲协调机制及其他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建立国际联盟的讨论主要在英美之间进行,最终建立的国际联盟以<国际联盟盟约》为国际法的主要依据,从组织机构和组织职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但是《国际联盟盟约》在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制止战争等决策机制方面存在巨大漏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国际联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走向破产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彻底结束了德国从海上对英国的威胁。《凡尔赛和约》规定,只允许德国海军拥有6艘巡洋舰,6艘轻型战列舰,禁止拥有潜水艇。1932年到1934年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上,英法等国原则上同意德国在海军军备方面享有平等权,以实现欧洲全面和解。然而德国在纳粹党上台后,很快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在军备问题上漫天要价,导致此次裁军会议失败。1935年,希特勒表示德国保持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是最终决定,不能再减少。英国担心如果不答应,德国会再增加到50%,从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造舰军备竞赛。1935年6月,在事先没有和法国磋商的情况下,英国同意与德国签订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海军规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实际总吨位的35%。潜艇方面,在不违反35%规定的前提下,德国建造的潜艇吨位可以等于英联邦国家所有潜艇吨位总和。德国政府保证,德国平日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潜艇总吨位的45%,除非发生严重影响到德国国家安全的情况。

——摘编自《1935年英德两国签订海军协定的真实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德海军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德海军协定签订的影响。
6 .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材料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他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指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1875年8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当他答应出使英国之后,朝野的卫道士们简直视之为卖国贼,朋友们也为之惋惜,他家乡的秀才们竟然集会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他根据朝廷的规定,报送出使日记,如实记录自己的见闻,却激起轩然大波。一些信守只能“以夏变夷”的官僚认为日记不但没有痛诋西方,反而“谓其法度严明”,“富强未艾”“嵩焘之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肝”,在他们争相攻击下,清政府竟下令毁版。其后,又为副使刘锡鸿奏参十大罪,包括“披洋人衣”“握手为礼”,议论以三角旗为国旗不妥,等等。他的许多安邦治国大计自然无法见用,最终只能赍志而殁。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郭嵩焘被朝野攻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赴任驻英公使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汝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小山村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留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法学博士。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梅汝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他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慷慨吐露心迹:“审判日本战犯是人道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之托,作为庄严国际法庭的法官,决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那些扰乱世界、残害中国的战争元凶逃脱法网”当得知法庭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今称十四年抗战)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宇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因为他的据理力争,终于为国家争取到了应该有的座位。为了伸张正义,梅汝在审判过程中大量公布了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证据,例如在南京大屠杀中就用了砍头、挖心、剖腹、碾压、水溺、火烧、砍去四肢、割下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经过激烈的争辨,最后,表决结果以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梅汝参加的东京审判异常艰难,不论如何努力,还是有很多罪恶累累的日本战犯逃脱了法网,这让梅汝璜异常气愤和无奈,回到祖国后他拒绝国际上的全部邀请。

——摘编自廉颖婷《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的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汝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汝在东京审判中的贡献及审判艰难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同年,苏联解体,原先由苏联支持的一批中东国家也纷纷转向。这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海湾出争”红利。这些红利绝不仅仅体现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还体现于金融、经济等诸多方面。

恰恰在此时,中东地区的极端思想和极端势力开始大幅抬头。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冷战”结束导致美苏不再有竞争压力。双方都减少了对当地的投入。这使得一批原本依靠大国支撑的政权纷纷垮台。造成基层治理普遍失序。甚至出现失败国家——如“黑鹰坠落”事件后的索马里。在“冷战”结束、多个国家政权垮台的背景下,中东原本在高度内部及外部压力下维持的“生态平衡”逐渐弱化并最终解体。

——据邓媛《海湾战争后遗症》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海湾战争后中东局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局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的第一步。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1945年4月25日,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