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 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3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本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真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01-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外)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皇子争储,朋党干政,社会面临严重危机。雍正即位后指出,“数十年来,日积月累,亏空婪赃之案,不可胜数,朕若不加惩治,仍容此等贪官污吏拥厚资以长子孙,则将来天下有司皆以侵课纳贿为得计,其流弊何所底止。” 一个月后即下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3年之内务必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掩饰,如逾限期,从重治罪,3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决不宽借贷。中央设立“会考府”,专门核查缴税、报销和钱粮支用事宜。许多贪官被揭发、革职、抄家,受到处分的官吏多达210名。

……(雍正)创设耗羡归公和发放养廉银制度,规定:每两加收五分,作为政府的统一税收,各地不得任意增加,征收之后,一律归国库,中央给地方返还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称作“养廉银”。……据统计,实行财政革新制度后,全国只发生了4起比较大的贪污纳贿案件。《文史通义》中称: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征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

——朱贵玉《治国就是治吏》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为清王朝的统治带来哪些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女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为什么《独立宣言》通过近200年后,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这一梦想?它反映了民主政治演进历程有何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九韶(约1208-1268),四川人。1247年撰成《数书九章》干书。其在《序》中握出“数与道非二本”,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撰此书可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全书共189大类,即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书中提出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比西方著名数学家高斯1801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00多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和“正负开方术”(以增乘开方法求高次方程正根的方法),是非凡的数学创造。《数书九章》是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被誉为“算中宝典”。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九韶数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九韶取得数学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1950年和1956年,国家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各地区,各行业也逐级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共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生产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女副社长申纪兰等等,他们是那个时期劳模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社会面貌日益形成。劳模群体有力地践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宣言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人》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   1902年,周馥出任山东巡抚,大力进行教育改革。1903年,周馥刊布《劝学告示》,呼吁绅民们不要把兴学看成是朝廷独尽之责,号召绅民们要“父诏其子,兄勉其弟,或集资创建,或设法兴办,力有不及,官为酬助”。在新旧学制的交替更新之际,师资缺乏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周馥一方面陆续派遣本省学生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和日本学习,同时又建立起互相衔接的各级师范学堂体系,基本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在周馥的直接领导下,到1904年,省城已开办了三所女子学堂,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周馥还创立了青州蚕桑学堂、兖州农业学堂等职业技术学堂,“俟头班学生卒业,即可分遣各属转相教导。该学堂附近地方士人已渐知师法,改良耕知旧习”,对改良提高兖州、青州两地的蚕丝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早期,山东省长田中玉指出:山东海岱之间,英彦辈出,“实由周故抚早立之基,致臻斯盛,其培养人才子也如此”。

——摘编自赵春阳《周馥与清末山东新式教育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馥在山东进行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馥教育改革特点出现的原因。
2020-06-20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延期提分压轴(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顾祖禹(1631—1692年),常州府无锡县人。顾祖禹的高祖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曾祖、父亲都通晓舆地之学。自1638年起,顾祖禹开始撰写《读史方舆纪要》,1678年,全书方算基本告成。是书尊明为正统,行文中常见“国朝”“国初”“南京”等字样。顾祖禹痛心于明朝统治者不会汲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此书对于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之迹,叙述很详细,而于景物游览名胜,则多简略叙述。《纪要》对于与人民群众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江、河、湖、海的沿革、变迁及其利弊也相当重视,对明代统治者一贯消极治河、只求南粮北运,而不顾黄河下游两岸人民死活的错误做法给予斥责。顾祖禹重视资料的考证与甄别,例如,汉代长安西南的昆明池本是模拟昆明国的洱海的形状开凿的,但自从晋代臣瓒在《汉书音义》中误把今昆明市的滇池当作洱海,迷惑学者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纪要》纠正了这一重大错误。

——摘编自肖立军《顾祖禹和他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祖禹成功撰写《读史方舆纪要》的原因。
2020-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延期提分压轴(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