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失期,法皆斩”之辨。

甲同学在讲座中听到某学者谈及陈胜吴广起义时,强调“秦律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残酷’,失期并非重罪,有可能是被歪曲的。”对此,其展开探究。

步骤一

甲同学在图书馆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失期当斩”并非秦律内容,“它与‘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诈称扶苏项燕’一样,只是一种发动起义的策略手段”。

——于敬民《“失期,法皆斩”质疑》

材料三   御中发征(朝廷征发徭役),乏(耽搁)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睡虎地秦简·徭律》

材料四   秦人用刑极为严酷……有两个戍卒前去戍守渔阳,走到蕲县,天下起雨来,走不通了,料想赶到了,也是误了限期,一定要处斩的。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填材料编号)
(2)上述四则材料中,否定“失期皆斩”的是____(双选)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步骤二

甲同学发现《徭律》可能并不适用于陈胜吴广等戍卒,他们对应的应是军法,与普通劳役性质不同,“军法有时只泛称为‘法’或‘制’”。

材料五   军法中有“后戍法”,即内地士卒应征戍边,不按期抵达目的地就要定罪服刑。陈胜等谪戍渔阳,所言“失期,法皆斩”中所犯之法正是“后戍法”。

——陈伟武《简帛所见军法辑证》,《简帛研究》

材料六   庄贾(齐景公宠臣)逾期而后至,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的大将)据军法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士卒争奋出为之赴战。

(将军张骞)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甲同学收集上述的两则材料分别试图说明什么问题?

步骤三

经上述研究,甲同学对陈胜吴广失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陈胜吴广“失期皆斩”?请说明理由。
2023-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以下各项中最能体现17-18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B.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C.在改革中实践工业化D.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2021-05-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共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不在此限。”此条文极有可能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B.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C.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D.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6 . 下列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图示是
A.B.
C.D.
2020-05-1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英法两国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2020-05-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9 . 有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A.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B.意大利和法国
C.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D.德国和法国
10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到“英国雄狮一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经济遭到削弱B.战后国际地位下降
C.战后殖民地的丧失D.战后联合国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