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失期,法皆斩”之辨。

甲同学在讲座中听到某学者谈及陈胜吴广起义时,强调“秦律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残酷’,失期并非重罪,有可能是被歪曲的。”对此,其展开探究。

步骤一

甲同学在图书馆搜集到如下资料。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失期当斩”并非秦律内容,“它与‘鱼腹丹书’‘篝火狐鸣’‘诈称扶苏项燕’一样,只是一种发动起义的策略手段”。

——于敬民《“失期,法皆斩”质疑》

材料三   御中发征(朝廷征发徭役),乏(耽搁)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睡虎地秦简·徭律》

材料四   秦人用刑极为严酷……有两个戍卒前去戍守渔阳,走到蕲县,天下起雨来,走不通了,料想赶到了,也是误了限期,一定要处斩的。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填材料编号)
(2)上述四则材料中,否定“失期皆斩”的是____(双选)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材料四

步骤二

甲同学发现《徭律》可能并不适用于陈胜吴广等戍卒,他们对应的应是军法,与普通劳役性质不同,“军法有时只泛称为‘法’或‘制’”。

材料五   军法中有“后戍法”,即内地士卒应征戍边,不按期抵达目的地就要定罪服刑。陈胜等谪戍渔阳,所言“失期,法皆斩”中所犯之法正是“后戍法”。

——陈伟武《简帛所见军法辑证》,《简帛研究》

材料六   庄贾(齐景公宠臣)逾期而后至,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的大将)据军法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士卒争奋出为之赴战。

(将军张骞)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3)甲同学收集上述的两则材料分别试图说明什么问题?

步骤三

经上述研究,甲同学对陈胜吴广失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陈胜吴广“失期皆斩”?请说明理由。
2023-03-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整体世界下的大国责任

2022年当地时间224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授权在顿巴斯展开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20世纪初以来,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地区事务必然影响世界发展。面对整体的世界,世界大国的责任亦更为重大,其决策对世界的影响也更深远。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签字留影(1938929日,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的政策是     
A.绥靖政策     B.集体安全     C.大国一致     D.和平非战

材料二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

——【苏】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19452月)


(2)以下能够佐证材料二中斯大林观点的历史事件有(双选)
A.蒙古征服俄罗斯 B.拿破仑入侵俄国 C.德国突袭苏联 D.雅克萨之战

材料三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美】哈里·杜鲁门《国情咨文》(1947312日)


(3)材料三文件出台的标志性意义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     D.第一次柏林危机开始

第二组

材料四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1954419日)

材料五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日)


(4)比较第一、二组材料,分析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外交策略的差异性。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主要大国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思考?
2022-06-1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长城”之变

长城曾是军事防御工事,而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它既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长城为对象展开研究型学习。

环节一:砖石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研究小组找到部分有关古代长城的资料(见材料一到材料三)。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经陇西、北地、上郡,并阴山、燕山下,至辽东(跨鸭绿江),延袤万馀里。

——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整理


(1)请根据材料一,在地图中以长城图例标注出秦朝长城的大致走向。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朝代北部边疆示意图



(2)除修筑长城之外,材料二所示王朝为应对北部边疆的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包括
A.设置榷场        B.开放马市        C.推行土司制度        D.派遣驻藏大臣

环节二:血肉长城

材料三   研究小组在参观北京古北口长城纪念馆时,搜寻到有关长城的三幅宣传画。



(3)宣传画也是一种历史语言,请你结合史实,对上述三幅宣传画进行解读。

环节三:钢铁长城

材料四   研究小组在网络上搜集有关长城现今状况的资料时,频繁跳出人民解放军的相关图片,他们从中截取到部分(如下图),了解到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



(4)下列有关材料五“钢铁长城”的历史叙述错误的是     
A.诞生于南昌起义     B.曾远征缅甸抗击日军     
C.创造过长征史诗     D.取胜过抗美援朝战争

环节四:文化长城

材料五   1987年,长城(The Great Wall)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长城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雅典卫城     B.莫高窟     C.古罗马城     D.昆曲
(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长城’之变”?
2022-06-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Time》(《时代》)创刊于1923年,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国际重大事件进行报道与评论,不少中国知名人物也曾出现在其封面上

材料一:



(1)推测材料一所示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C.“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D.“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封面中的“蝗虫”代表了该周刊对毛泽东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三:



(3)推测材料三所示的封面设计是因为     
A.周恩来千里跃进大别山             B.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C.周恩来结束文化大革命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材料四:



(4)根据所学知识,《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有哪些?

材料五:



(5)结合所学知识,里根看到的“中国的新面貌”可能包括:(双选)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
2022-06-12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臧资料):


12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
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
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
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
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
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
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
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
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
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
这部新闻片中所说的史密斯教授,是当时南京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
授、美国人刘易斯·斯迈思。在1937年12月14日
至1938年2月19日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向日本大使馆写出69封抗议信,其中绝大多数
由斯迈思签发。这些抗议信记录了日军在南京
犯下的大量暴行案例,其中仅斯迈思负责整理
的,就有444起。这些抗议信、暴行案例,以及
战后对南京地区的战争损失调查报告,被国民
政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采信,成为抗战胜利后对日战犯审判的重
要证据。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
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
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
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
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科):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
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
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
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
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白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
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
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
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
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
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复鹏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7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
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
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
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
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
的历史事件。

问题:
(1)请设定--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的是哪一则材料?阐述理由。
2022-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以下各项中最能体现17-18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B.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C.在改革中实践工业化D.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2021-05-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巴黎和会上主张保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是
A.美国总统B.英国首相C.法国总理D.意大利首相
2021-02-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战争爆发B.战争扩大C.战争转折D.战争结束
2021-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共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不在此限。”此条文极有可能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