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应战和挑战是日本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决心缔造一个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强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产业资本主义制度和近代生产技术,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产业结构变化正充分展开。1889年,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出于“人类事业的进步趋势以及和文明进展保持一致的考虑”。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与西方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摘编自[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 《日本史(1600-2000)》


材料二 1940年7月,日本《基本国策要纲》指出:“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南方施策要纲》中说:“为了应付欧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强东亚诸国政治经济提携,驱逐欧美势力……”

——摘编自李玉 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赖于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美国的支持为日本赢得了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机会。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进入生产行业,使日本能够开采美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巨大宝库。政府对技术领先的工业进行关税保护,直到它们能够在国际上进行竞争。70年代,世界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小国家”。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日本人自问:我们该怎么办?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缔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国家的主要举措。参考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上述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背景,并指出这一秩序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日本人“依赖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勃兴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经济、政治问题各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下面图片说明了

北魏文官俑                                 汉人胡食图
A.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B.各民族放弃了原有习俗
C.民族界限是固定不变的D.民族之间影响呈单向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甘地被誉为“圣雄”,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


材料二                    
1926—1945年上海《申报》甘地报道数量统计表
年份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
报道篇数101640592644182
年份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
报道篇数666203245439249

——摘编自应厚非、陈舒慧《<申报>甘地报道趋势研究(1922-194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主义的主要内涵。简要分析甘地主义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45年《申报》有关甘地报道数量的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30—1934年《申报》对甘地报道数量激增的原因。
4 .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彻底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2022-03-25更新 | 47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全面爆发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发生变化的地方。
(2)结合所学,作为德国近邻的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
2020-11-2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居q丛谈》

材料二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材料三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后来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
2020-10-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士与商之间已不易清楚地划界线了。明清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便发生在这两大阶层的升降分合上面。徽州和山西两地的人甚至把商业放在科举之上,这话虽可能夸张,但至少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传统的四民观已开始动摇了。这和科举名额已应付不了士人数量的不断增长有关,大量士人沉滞于商人阶层。……商人恰好置身于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接榫之处。……明清又是小说、戏剧大为流行的时代,甚至有以小说、戏文比之六经,而说“戏文、小说乃明王转移世界之大枢机。圣人复起不能舍此而为治”。可见商人阶层所嗜好的民间文学愈来愈发达,也愈受士人的重视。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声音之道,随时递嬗,潜移默化,入人最深……至明代魏良辅梁伯龙(辰鱼)辈出,考订元焉,自制新腔,所谓婉丽妩媚,一唱三叹,极声调之致,歌法至此而大备,昆曲之名,亦称于斯时,后人称之魏梁遗韵。

——俞振飞《昆曲盛衰与提倡之必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明朝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良辅、梁辰鱼对昆曲发展的贡献,据此分析明代士人在昆曲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从此以往,这一政治体虽有分有合,“中国”的本部总是一个国体,而且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体也是依附在“中国”这一观念上。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唐朝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康熙说)朕缵承不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

——《清史稿·圣祖本纪三》

(康熙说)朕统御天下,要以中外一体为务。

——《清圣祖仁皇帝圣训》卷 8


(1)秦统一后建立的“政治体”在政治上有何重要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重要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阅读材料二,与唐朝相比,清朝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位皇帝在民族观上的相似之处。他们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哪些相同措施符合这一民族观念?
9 . 美英关系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美独立后)当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时,我们应该同欧洲的任何地区建立不偏不倚的联系,避开欧洲的纷争。……中立作为护航队,要比军舰更为安全。

                                                          ——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材料二 在1919年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航海自由、公开外交、民族自决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主张。……但这些主张遭到了英国的坚决抵制。巴黎和会使英法获益甚多,而美国几乎一无所获。所以,美国国会最终否决了《凡尔赛和约》。

——梁军《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材料三   

(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六)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两国希望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以内安居乐业,并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七)这样一个自由,应使一切人类可以横渡公海大洋,不受阻碍。

——《大西洋宪章》(部分)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期间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坚决抵制美国主张的原因,并指出美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反映的本质问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英国态度有何变化?简要分析《大西洋宪章》对英美国际地位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01-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019-01-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