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由汪荣宝等负责拟订《中央官制改革方案》,他强调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坚持以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原则来制定中央官制。之后,他参与编纂、修订的法律、法规和草案达22部之多,其中《大清宪法草案》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完整的宪法草案。1911年,在立宪运动的大潮下,汪荣宝等还组织成立了政学会。民国初年,私人草拟宪法蔚然成风,汪荣宝也起草了《宪法草案》,表达他的民主共和立宪思想。1913年,国教成为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汪荣宝等人提出立孔教为国教、国民教育以孔子教义为本,他在制宪会议上充分论证儒家传统之根基价值,终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通过为宪法草案。在汪荣宝的身上,民族性与近代性并存,其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同时又经由日本接受西学,倾向支持改革。

——摘编自陈新宇《从礼法论争到孔教入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汪荣宝主张“孔教入宪”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汪荣宝对于宪政建设的贡献。
2022-04-07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崇焕(1584-1630年)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摘自明代张岱《石匮书后集》

材料二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摘自乾隆帝《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材料三   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间也,天下震动,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么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

——摘自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袁崇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3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帝国不断的扩张过程中,由波斯贵族组成的原有统治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政治上被征服民族时时企图恢复独立,乃至国王任命的地方大员也往往谋求割据。经济上波斯帝国的西亚和埃及是经济发达中心,而伊朗和中亚地区还处于奴隶制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帝国形势基本安定之后,大流士着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流士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另设专司征收各省贡赋。总督、将军、司税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国王还经常派出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行,被希腊人称为“王的耳朵”。大流士深知法律对于巩固帝国的作用,制定一系列的严刑峻法。针对波斯帝国的疆域十分广阔,货币和度量衡混乱的现实,大流士一边下令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一边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省区总督只许铸造银币。

——摘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士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流士改革的作用。
2022-04-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著《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不列颠民族总体上已意识到这个无可怀疑的事实,即德国计划以海军加强她无比强的陆军,到1920年,德国的海军将远远比英国目前拥有的舰队强大得多。……英国所有头脑清醒的人开站陷入深度忧虑。德国为什么要拥有这么庞大的海军?德国用海军与谁对抗与谁较量,除了我们外,她使用海军对付谁呢?一种日益沉重的感觉不再限于政治和外部圈子,人们已意识到普鲁士人居心不良,他们妒忌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一旦找到于我们不利的良机,他们会尽可能利用它。

——摘编自【英】温斯顿·丘吉尔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英两国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2-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晟(727-793年)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他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他攻灭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被赞为万人敌。李晟坚持以封建的忠君思想训育部下,善知部下之长,经常提拔部下,治军严明,赏罚必信。他镇守西陲,屡立战功,被册封合川郡王,后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783年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出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世称李四平,他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驻守泾州,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多次主动请和。在作战指挥上,他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谥号忠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晟取得很多历史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4年,经过雨季的整军和战略储备,北越军队变得异常强大,而南越军队却日益虚弱,甚至停止了蚕食绥靖,变成自保收缩状态。越南南方中央局和南方解放军司令部经过综合分析,敏锐地注意到这个有利的态势,决心把握机会,尽力争取在1974年至1975年旱季组建新的第4军,对西贡连续展开两个阶段的攻势,在其他战场配合下,力争于1975年至1976年旱季结束长达15年的抗美救国战争。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黄琴少将、裴吉武大校指挥的北越第4军正式向福隆省进军。在不到两周的时间,越军第4军就攻下了布多、布登和同帅等福隆省内的各个要点,南越军队不断溃败,最终北越军队取得了福隆战役的胜利,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隆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隆战役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三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庆龄( 1893-1981 年),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被誉为“国母”。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定执行“联饿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32年,宋庆龄与蔡元培等人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她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一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1938 年,她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1949年,宋庆龄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她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并捐献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9年到1981年,她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1981年,因病逝世。

--摘编自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庆龄做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庆龄做出杰出贡献的原因。
2022-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 1948 年底苏军全部撤出朝鲜。1949年3月间,美国决定,美军不迟于6月30日撤出朝鲜半岛。6月29日,美军按计划全部撤出南朝鲜。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以后,美国政府认为“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1949年8月苏联完成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4、5月国民党军队相继丢掉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美国内部要求采取军事措施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强烈,这种呼声同当时美国内麦卡锡主义遥相呼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的战争,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攻击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韩国首都汉城。6月27日,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随后美国争取联合国通过了要求朝鲜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决议,然后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促使盟国参与组成了联合国军。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之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仁川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施仁川登陆所产生的影响。
2022-01-19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