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请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曾同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等军事方面的著作。但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农业与水利方面的研究,《农政全书》就是其杰作。

——岳麓书社《农政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科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徐光启科学成就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膏火”制度设立于清代雍正时期,由官府、学校向学生提供钱粮补助,实行养以助教。自雍正以后,与考课制度相配套,又相应设立“膏火”奖赏制度。洋务运动开始后,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在创办时,皆“月有膏火,考有奖赏,一如曩者书院例”。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进一步招揽学生的需要,学堂“膏火”支出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以致学堂经费不敷。这一时期,科举人口激增,一部分士子索性把入学领取“膏火”当作一种治生的途径,冒卷、枪替、送条等舞弊现象在考课中频频出现。1895年,时人就提出废除“膏火”制度的倡议,认为向学生普及西学,“不愿入者听,不必给膏火经费”。1905年,“膏火”制度陆续在各地学校中被裁撤。

——宗尧、邓洪波《教养分离:晚清学校“膏火”制度革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式学堂实行“膏火”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清朝“膏火”制度的兴废。
3 .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漫画家所作的漫画《生日好,陛下》。画面中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在凡尔赛宫镜厅,举杯向1914年6月28日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的雕像致意:“向你致敬,向你致谢!”作者借这幅画
A.讽刺英法美是战争的受益者B.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
C.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D.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骞传说”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伟大壮举,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张骞出关志》,对张骞的故事进行猜测、演绎、流传。张骞的传说主要有青少年时代的《培育黑米的故事》,出使西域时期的《持节不失》

《张骞与女儿国王》《开发西南夷》等。张骞去世以后,民间不仅建庙宇祭祀,而且通过《红鲤鱼穴》《野鹤道人》《张骞成佛》等故事,幻化出人们理想中的张骞形象。这些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精神价值。

——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传说”的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为世人所敬仰推崇的精神品质。
2022-05-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书鸿(1904-1994),浙江杭县(今杭州)人,自幼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在法国学习绘画期间,常书鸿偶然发现了敦煌千佛洞的照片,被深深震撼,于是决心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于1943年与6名志同道合的友人来到了敦煌。面对流沙堆积的敦煌莫高窟,他们自己动手,用了两年时间将其清除。鉴于敦煌地区缺乏临摹的材料,他只能就地取材自制颜料和油灯,进行临摹。1944年,他们发现了68件六朝时期价值极高的手写经文,不久后又发现了唐代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壁画,为配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主办了一场题为“敦煌文物展览”的大型文化展览,使全国人民真正意义上了解了敦煌,到20世纪60年代,他们共临摹了北魏至元代约1300平方米的壁画作品。在他80寿辰时,赵朴初为他题词“四十年面壁荒沙里,绝代飞天众望中”,对其在敦煌艺术上的贡献做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刘淑岷《常书鸿:敦煌艺术的“守护神”》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常书鸿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赵朴初对常书鸿高度评价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在私底下却说:“我们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照则指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两位政治家都意识到了(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B.法西斯势力即将在德国兴起
C.对战败的德国不能过于宽容D.《凡尔赛条约》未解决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颁布时间法规名称内容
1872《学制》把“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1884《町村会法》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
1898《民法》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
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面对自汉以来选官的“门望”与“贤才”之争,孝文帝既重事功,也不排斥能力,以皇权调和了二者的关系...孝文帝常以“论考之事,理在不轻,问绩之方,应关朕听”为指导思想,形成对官员考课的定制,在废除原有部落色彩的“领民”、“酋长”等官职的基础上,将鲜卑官名和内朝融入了中原传统的官职中,代之以廷尉、九卿等汉族传统官名,加强了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荡涤了鲜卑氏族机构的痕迹,扭转了中央、地方胡汉二重体制,统一和协调了北魏政权封建官僚体制。

——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与官员的选举》


(1)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官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魏孝文帝的官制改革。
2022-05-07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10 . 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
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