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魏建功(1901—1980),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以下是其部分生平简介:

时间主要经历
1901年生于江苏如皋。祖父和父亲皆从事与教育相关行业。
1918年南通中学毕业。求学期间,受到语言学家孙锦标等影响,对文字训诂很感兴趣。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在此期间,他已有志于民间歌谣和方言研究。“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在贩卖日货的大同商店门口张贴“辱国都讨之,卖国者诛之”的标语。
1921年进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边工作边学习。在钱玄同、沈尹默等名家指导下,熟悉了文字、音韵、训诂等专业知识,打下了厚实的底子。
1922年回到如皋,与志同道合者成立进步组织“平民社”,创办《平民声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92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当助教,与钱玄同等创办捍卫白话文的《国语周刊》,并担任主要撰稿人。
1929至1935年重返北大中文系任教,潜心于教学与科研,学术思想日趋成熟。他在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注重结合现实的语文工作,提倡为实际需要服务。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和论著:《情询如北平音系十三辙序》、《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古音系研究》等。
1945至1948年赴台湾推行国语,作为“台湾国语推广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台湾的国语运动,为台湾地区倡导国语竭尽全力,使台湾地区成为中国最早普及国语的省份。
1950至1953年主持编纂《新华字典》,经3年苦战,《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部纯正的现代汉语字典。
1959年奉命创办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填补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空白。
1979至1980年身患严重肾疾,依然坚持审定《辞源》,常常工作至深夜。1980年2月18日,魏建功因病故去,终年79岁。

(1)根据材料,概括魏建功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魏建功能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3-05-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从1928年7月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到1934年10月率领红三军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彭德怀指挥千军万马,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在创建湘、鄂、赣、阈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以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进剿”、“会剿”和“围剿”,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造就了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与军事指挥才能,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为坚守井冈山、推动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保卫扩大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湘、鄂、赣、闽艰难困苦的七年革命斗争实践中,彭德怀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任军长开始,逐步成长为红三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员兼三军团军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胜利地组织指挥过众多重大的战役、战斗。1934年1月彭德怀被补选为中共中央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成为中央苏区主要领导成员。

——摘编自魏清源《略论彭德怀在湘、鄂、赣、闽根据地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彭德怀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彭德怀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实践中所体现的精神。
2023-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大观元年(1107)正月,蔡京“复拜左仆射”开始着手整顿崇宁五年(1106)以来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政策,“复广、患、康、贺州旧铸夹锡钱监”,恢复夹锡钱的铸造和通行,国内货币市场内流通的夹锡钱数量再度迎来铸币高峰。同时蔡京也对小钞的定位做了调整,“勘会外路当十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颁到日,限一月纳换,除官铸钱以小钞给还外,其私铸钱计小平钱三文足,或愿依中卖铜价者听,并以小钞给之;给限满不纳入官,或限内私相交易者,依私铸钱法施行。”即以一当三,若超过兑换时间仍持有私铸当十钱,就以罪论。这是蔡京逐步淡化小钞吸收当十钱的重要举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民间流通的当十钱必然不可能尽数交纳,但是实际上宋廷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是比较适配大钱实际价值的,也能够吸引百姓前往兑换。所以这条诏令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否定民间对当十钱的私铸,同时肯定了官方当十钱的再次流通,这对打击民间盗铸行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齐德舜《蔡京货币改革与陕西路金融体系的崩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蔡京货币改革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蔡京货币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2月,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农民可依法赎买份地为己所有。同时规定:“只有经过地主允许农民才能得到包括宅园地的土地所有权并长期使用。”1881年,政府强制农民从1883年1月起必须进行赎买。农民赎买土地的价格远远超过土地自身价值。为此,政府创建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改革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农民份地超过村社最高人均份地标准,那么地主有权将多出部分划归自己直接支配”。由此,仅黑土区(农业区)就有864560块农民份地遭到割地的命运,占全部分地的50.1%。农民不得不尝试租地、买地,甚至垦殖新地以增加土地使用面积。

——摘编自唐艳凤《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土地使用状况探析》

材料二   明治政府宣布根据土地实际支配权来确定土地所有权,并向土地所有者颁发地券,“地券乃土地所有者之公证及纳税之标目”。农民在封建时代从领主手里领有的世袭份地从法律上正式归农民所有,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也得到正式承认。与此同时,全国近1/3已将土地抵押、典当出去的农户却丧失了土地所有权,沦为佃户。1872年3月,明治政府又宣布:“自今四民皆许买卖持有之(土地)”。同时,允许农民耕种自由,废止了压制商品性农业经济的种种限制;允许农民有迁居和改变职业的自由。

——摘编自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和日本土地制度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和日本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沈其韩(1922—2022),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型地质勘探队——大冶资源勘探队成立,沈其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铁矿的详细勘探。他们白天到山野测量,夜晚在室内整理资料,很快完成了整个矿区精细的地形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沈其韩没有回过家,日夜都待在山上。之后,他又参与了山西中条山铜矿勘探。1956年,沈其韩进入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改为地质研究所),开始进行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和变质岩区工作方法的研究。此后,他相继完成多篇代表作,并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在精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他指导的学生,多已成为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刘如楠《沈其韩院士:个人兴趣应和国家需要结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其韩对现代中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的主要因素。
2023-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元末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先后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次年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他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的大都会、省会、府城县城等,均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摘编自陈梧桐《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达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达能够建功立业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心传(1166——1243),南宋隆州井研(今四川)人。父李舜臣,治《易》颇有心得,以所著《本传》三十三篇为朱熹所称道。受父亲影响,十四五岁时就立下修史之志。然其在科场上不得意,“于是绝不复应举,闭户著书”。其少年的经历与见闻,为其修史提供了条件。而关心天下,辑录文献掌故的他为修史准备了资料。其史学著作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旧闻证误》等。其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高宗一朝史事 ,吸收了《左传》《汉纪》《后汉纪》在编纂学上的优良传统,编年系事,又不为例所限。他在注中引用的材料,有书名可据的,近两百多种。他非常重视材料的考辨,求真去伪,择善而从。后人称其“辨驳详明,根据凿凿”。有学者评论:“其文虽繁而不病其冗,一切是非得失,皆据实铨叙。”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心传编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体现出的史学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印巴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克什米尔问题,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印巴从独立起就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锋。自20世纪80年代起,印巴为了取得战略优势,在实力上压倒对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1988年,印度发射了普里特维(大地)短程导弹,巴基斯坦便于1989年发射了一枚哈塔夫短程导弹。1989年,印度发射了射程为2000公里的烈火中程导弹,巴基斯坦于1998年也发射了一枚高里中程导弹,射程为1500公里。19985月,印度突然进行了5次核试爆;巴基斯坦不甘落后,随即进行了6次核试爆。一时间,南亚局势骤然紧张,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印巴间的冲突是宗教、民族、党派、历史等因素造成的,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是两国长期敌对的主要根源。两国拥有核武器之后,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冲突更具危险性。克什米尔争端如同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制约着印巴关系的缓和。因此,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印巴冲突就不可能停止,南亚的发展之路也将命运多舛。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巴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巴冲突不断的后果。
2023-04-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10 . 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A.阶级立场的不同B.统治阶级的要求
C.思想主张的趋同D.目的上的相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