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73日,斯大林在他那著名的演说中,发出了要与欧美各国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庄严声明。丘吉尔和罗斯福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同苏联合作采取了积极态度。但英美军事当局对苏德战场普遍作出悲观估计,认为苏联的抵抗难以持久。当时,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摸清苏联的真实情况,以协调对苏政策并考虑与苏结盟,否则美英正在筹划的会晤也将受影响。在这种急迫形势下,正在伦敦安排会晤事宜的美国总统顾问霍普金斯主动提出赴苏访问。他在征得罗斯福同意后,于7月底飞往莫斯科拜会斯大林,了解苏联的实际情况,准备为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晤提供第一手材料。89日至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了二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摘编自李铁城《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西洋会议召开的主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铜方升由商鞅借鉴齐国经验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监制颁发,为青铜铸制,呈长方形,有短柄。方升以16.2立方寸为一升,内口长、宽和深之比为5.431。商鞅铜方升不仅镌刻了制造年代,更重要的是铭刻了长、宽、高尺寸。铜方升研制成功后,商鞅亲自督造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具,分发到全国各地,定期检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时仍以商鞅所造量器为标准量器,有的在商鞅铜方升底部直接加刻诏书∶"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缩,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

——摘编自赵文斌《古代三次变法与度量衡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度量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2021-0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福建闽县人,自幼嗜书如命,深爱中国传统文学。1882年林纾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从1883年开始,他七次入京参加礼部会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897年,他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海内外。戊戌变法失败后,林纾对国家前途命运充满忧虑。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翻译外国作品181种,包括40多部世界名著,介绍了西方民族不甘沉沦、奋起反抗外侮的民族精神和众多的爱国英雄人物。1907年,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当废》,认为白话文可以提倡.但古文不必废。1919年,林舒发表(致蔡鹤卿书》指责陈独秀、胡适等“覆孔孟,铲伦常”。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纾从事翻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纾的主要活动。

4 . 材料   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

——摘编自唐瑾《底线被践踏:一战中惨烈的毒气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至(明)嘉、隆之际,当时用人“不论其才,只取无过”,“不论其大,每以一眚(过失)弃之”。“考察之时,不肖者造作言语,鼓弄风波,倾陷善人”。“今人做官……奔趋巧媚,以为善官”,致使“朝廷诏旨多废格不行……禁之不止,令之不从”,使明王朝陷入边事废弛,财政困难,民众困穷,社会动乱的窘境。隆庆三年十二月,高拱被授任吏部尚书,提出:“非大破格整顿,必不能易乱以为治。”他责成吏部在甄别人才时,“但系贤能,一例升取,不得复有低昂,”并“廉(察)访贤才”;用人上“俟其成而用之”,让初选出来的人才,先到有关部门或下属机构任属官,使其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然后再根据需要及本人特点,委以重任。鉴于明中期以来考核中弊端丛生,高拱强调必须严格考核制度和办法,“惟考其政绩,而不必问其出身”,以治效为准,进行赏罚,对贪污官员不仅要罢官削职,还要提问追赃,“以后凡遇有却贿之官,便当纪之善薄”。在高拱署吏部事期间,选拔了一批贤能,充实到各级机构,使得诸事废弛的局面有所好转。

—摘编自王兴亚《高拱的吏治思想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高拱推行吏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高拱吏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2018-09-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l: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百废待兴,亟需大量的赋役作为经济支持。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由于民聚地辟,经济富庶,逐渐成为赋役的渊薮,唐代即有“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之称,宋代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自宋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设立官田来加强对江南财赋的掠夺,朱元璋也不例外。当时,苏州府以占全国1.16%的垦田面积输纳全国9.8%的税粮,造成农夫蚕妇承受赋役重负不得已而逃,以致“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周忱巡抚江南,揭开了江南均田均粮的序幕。他推行均耗折征法。均耗即均征加耗、牵摊耗米(耗米是正粮以外的加派),规定“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均得加耗”。折征即折纳,田赋由征粮改征金花银,由此“粮额虽未均,计其税则均也”。.周忱的改革遭到江南大地主群起攻讦,而明景泰帝继位后又对前朝重臣猜忌.周忱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迫致仕。但其继任者亦沿着周忱制定的改革方略向前推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在江南均田均粮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忱在江南的均田均粮改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乔彦丽)目录节选

第一章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政治方面的实践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机
·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
·鼓励妇女参政议政
·经济方面的实践
·政策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边区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普遍地参加了社会劳动
·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
·妇女干部教育
·妇女学校教育
·妇女社会教育
·社会风俗方面的实践
·改革婚姻风俗制度,宣传新婚姻观
·开展反缠足运动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第二幸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主要贡献
·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支援前线的重要力量
·边区妇女积极动员亲人参军
·边区妇女是拥护军队的模范
·边区妇女是照顾出征军人家属的重要力量
·边区妇女积极缴纳公粮
·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根据地建设的“半边天”
·自卫除奸,保卫边区
·参加生产,建设边区
·边区妇女是保育战时儿童的主力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8-04-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公元780年, 唐朝推行两税法: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材料二公元1581年,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即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材料三清初推行的摊丁入亩规定: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
(1) 简要分析三次改革的共同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综评这三次重大的赋税改革。
2018-03-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四中、鹰潭一中等重点中学盟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涨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材料二《罗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法国外长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