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1297年,苏格兰爆发了反英大起义。英国反对派贵族趁机借议会同王室进行斗争,向王室施加压力:国王爱德华需要批准确认享利三世时期制定的《大宪章》,并要求王国内所有法官、郡长、市长及其他官吏一同遵守;任何审判如与宪章相抵触则视为无效;强调征税应遵守“公议许可”原则,废除最遭人痛恨的“苛捐恶税”等。这一事件实际上确立的原则是
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王在法下
2022-05-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细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3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意识到这是在华重构势力格局的绝好时机.故山东成为其对德宣战的借口,也成为其为进一步侵华囤积力量的基础和跳板。可见,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列强侵略B.争夺世界霸权C.扩大在华权益D.克服经济危机
2022-05-24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4 . 欧洲本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一战
A.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B.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C.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D.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19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独立作业(10)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记述了部分世界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
197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开始将原住民的文化权利纳入国家文化政策与博物馆政策。
1990年美国通过了《北美原住民墓地保护与文物回归法案》,确认了北美印第安人索取原住民文物的权利。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表所述史实
A.提升了典藏文物的合法性B.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公平性
C.使社会群体权益得到重视D.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4年,联合国特别会议集中研究了原料和发展问题,会议宣言指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体系”;“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有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消除”。该宣言的内容从本质上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式确立B.联合国宗旨发生重大变化
C.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共识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工业化时代的法国史学。

材料一   早期工业化时期法国史学的最初发展开始于启蒙大师伏尔泰。伏尔泰是进步史观的宣传者。他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将视线扩展到欧洲以外的整个世界,并写出了《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不朽名著,在《论各国习俗和精神》这部书中,他站在启蒙思想家的立场上对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知识挑战作出回答,并尝试着对各民族的共性,即人类历史的统一性,作出总结。

材料二   波旁王朝复辟后,强烈的法兰西民族主义兴起,法国进入浪漫主义史学研究的新时代。法国史学家们集中研究法国大革命,他们以史学为武器反对封建复辟王朝。他们依照理性主义的平等、自由思想分析法国社会,论证资产阶级执掌政权的必然性,基佐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天才历史学家”,他发表《论复辟以来的法国政府和当今内阁》,第一次用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的斗争来解释法国历史。他的《英国革命史》《法国文明史》等著作,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明发生在欧洲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还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进行解释。

——摘编自马克森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史学观念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评价以基佐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

他在亚当.斯密区分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直接施于商品上的劳动,那些为了协助这种劳动而施于器具、工具和建筑物上的劳动也影响着商品的价值。关于对外贸易,他通过比较英、葡两国各具成本优势的产品,指出每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对本国来说成本比较低的产品,那么这两个国家的财富都会得到增长。因此,国际之间的商品交换不应受到限制。至于价值分配,地主阶级因占有土地而得到“地租”,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而获得“利润”,工人阶级则拥有自己劳动得到的“工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对立、此消彼长的。马克思在李嘉图经济理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称其学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摘编自王一帆《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主要主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