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帝即位之际问题很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特点与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2-07-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该事件(     
A.是经济大危机冲击的必然结果
B.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C.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表明亚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侯保荣是我国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学科带头人,1970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5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海洋腐蚀与防护工作第一线。通过开辟海洋腐蚀环境模拟实验,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海洋浪花飞溅区是我国腐蚀防护“短板”问题。他致力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PTC技术在国内的首次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产品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T32119-2015要求。具有中国计量认证机构(CMA)的合格检测报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生产能力满足了重大工程的需要。他作为首席科学家,还主持完成我国最全面系统的腐蚀调查,摸清了我国腐蚀成本,出版170余万字的《中国腐蚀成本》专著,其英文专著《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在全球发行。

——摘编自科学网《侯保荣院士获2021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侯保荣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保荣在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我国古代有专掌口传历史的史官一—瞽史,相传《左传》中就有不少材料出自瞽史左丘明的口传。这类史料(     
A.具有较强的实感性B.属于原始史料范畴
C.连续性特征较明显D.需要鉴别其科学性
2022-07-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三个《中立法》,是30年代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占上风和国际上美英矛盾突出的反映,是美国版的绥靖主义。但是,面对德国法西斯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对外政策逐渐向英法倾斜。1939317日,即德国吞并捷克后两天,他明确对报界表示,过去几天内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美国需要修改《中立法》。这些条款对于美国的中立、美国的安全、尤其是美国的和平具有致命的极大危险。参众两院通过《新中立法》,解除对交战国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1939年《中立法》表明美国对欧政策有所调整,从偏袒德、意转为偏袒英、法。但是美国对欧政策的调整又是有限度的,没有突破美国长期以来中立政策的框架,束缚了给英法以更有力的援助。

——摘编自网络资料《从〈中立法>到<租借法〉看美国在二战中的态度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修改《中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新《中立法》的影响。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殖民主义列强空前衰落。战后,欧洲殖民国家在短期内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1985年间,全世界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由此可知,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B.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意识的觉醒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二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2022-07-05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是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从欧洲版图的变化可以推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B.对战败国严惩为国际冲突埋留祸根
C.老牌帝国依旧对欧洲秩序影响至深D.东欧国家的形成违背民族自决原则
2022-07-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梭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才创立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由此可见,非暴力思想是(     
A.启蒙思想的延伸B.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表现
C.种姓制度的嬗变D.东西方文明沟通交融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决策时应符合如下原则:决策人(国)形式上都平等地享有决策权,任何一个否决行动,对决策方案能否最终通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规定(       
A.削弱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掌控力B.使国联逐渐摆脱大国的控制
C.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D.制约了国联维护和平的效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