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越南战争

19615月,肯尼迪派遣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越南战争爆发。19641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向英国首相威尔逊强调:如果南越战场上有几个穿着英军制服的士兵,就会产生重大心理和政治作用。威尔逊指出,英国已在马来西亚驻扎54000名军人,在那里从事的同样是反共事业。他还强调,英国已在越南提供一些诸如民事警察之类的服务,而且英国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联合主席国之一,肩负着寻求和平的义务。19659月,威尔逊表示英国将不接受额外的让英国对越南作出贡献以作为美国政府对英镑短期援助的回报的要求1966629日,美国对越南北方石油设施进行轰炸。威尔逊即刻声明英国政府对美国在越南的空袭升级表示遗憾,希望尽可能避免对平民的伤害。

——摘编自石俊杰《越战时期英美围绕英国出兵问题的分歧与协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越南战争的政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策对越南战争的影响。
3 . 【家训文化与家庭教育】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一部体系宏大的《颜氏家训》,给颜氏一族和社会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它的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1921年10月3日,饱受肺病折磨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
4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纪功石刻里说:“乃今皇帝,壹家天下”“诛乱除害,兴利致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怒,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汉书·贾山传》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限。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节选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分别概述以上材料对秦始皇的评价。
(2)你认为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对全国教育进行过一些改革,主要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代替清朝封建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他提出停止祀孔,废除读经,把清学部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封建主义的教育宗旨,改为资本主义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他解释说: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所谓富国强兵之主义也”;公民道德,“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博爱”;世界观教育,“就是哲学的课程,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二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用这种资产阶级教育宗旨为指导,他主持了学制改革,课程修订,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等,一定程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要求。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人物传》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蔡元培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2023-03-23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中西方科学技术领域的代表著作简表

中国

西欧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1578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43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63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28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39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2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43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介绍地质地貌)

1687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1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02年,为共同与俄国扰衡,英日两国结为间盟。同盟的建立,使日本得到了来自英国的援助,加速了日俄战争的爆发。日俄战争后,因来自俄国的威胁减弱,英日关系趋于冷淡,但仍两次续签同盟条的。一战期间,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进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日本的扩张严重触犯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美日矛盾激化。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在会上,日本仍想借助于英日同盟来扩张势力,而英国虽对日本不满,但不愿得罪日本,仍想勉强维持松散的同盟关系。美国对此激烈反对。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英日和美法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英日同盟宣告终结。

——摘编自米庆余《日本近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结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终结的原因。
2022-03-0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中期刘晏说:“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他提出赋税征课的三个原则: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二是“知所以取,人不怨”,三是对农民实行“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的政策。他在大历年间曾对户税、地税进行整顿,改变税率,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改革盐法盐制,用“官商分利”的禁榷制度取代了“官方专利”的禁榷制度,创立常平盐制度,采取自由经营方式进行盐法改革。

——摘编自丛建阁、刘振锋《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与赋税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赋税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刘晏赋税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丘逢甲先生(1864~1912年),是近代台湾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甲午中日战争初起,他即预感到台湾的危难,于是登高而呼,以“抗倭守土”号召乡里,“倾家财以为兵饷”,投笔从戎,创办义军,以备战守。马关割台的噩耗传来,丘逢甲痛心疾首,拍案而起,“刺血三上书”,率领台湾绅民向清廷愤怒抗争,坚决反对割让台湾予日本。当一切努力均告无效,在“无天可吁,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时刻,丘逢甲又“义不臣倭”,力倡建立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奋起自主保台,为反抗日本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祖国领土的主权,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事败后,丘逄甲满怀悲愤,饮恨内渡祖国大陆,定居广东。但他并未就此消沉,内渡十七年,始终以“强祖国、复土雪耻”为职志,以“教育救国”为己任,不辞辛劳,长期奔波于潮、嘉、穗等地,积极倡导新式教育,主持创办过多所学校,为国家民族培育人才,建树颇丰。晚年,更由赞助维新改良进而同情、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博东、黄志平《丘逢甲传(增订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逢甲生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逢甲的历史功绩。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2-06-09更新 | 5681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