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2 . 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2009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头号敌人
2022-07-21更新 | 670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强了地方统治
C.瓦解了宗法制度D.扩大了统治区域
2022-07-20更新 | 2578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爵位授予“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此项措施(     
A.完全剥夺了贵族的特权
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 为1924年至1930年西欧各国关系的改善奠定基础的国际条约是(     
A.《洛桑条约》B.《非战公约》C.《洛迦诺公约》D.《拉巴洛条约》
6 .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使北宋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8 . 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的是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泰勒旨在说明(       
A.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B.一战是二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C.德国国际空间受到严重挤压D.二战一定程度是一战的延续
2022-07-14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甘地认为“大规模的工业化必将导致农村遭受……剥削。(工业的)社会化不能清除灾难。”并提出,要使印度得救,就必须“恢复以古犁和纺车为象征的农村公社式生活方式。”甘地的这些主张(     
A.促进了传统手工业复兴B.扩大了民族运动的社会基础
C.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背离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