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3年,约翰避宣誓就任美国总晚,他曾发誓要彻底研究越南战争及相关问题,并在48个小时之后开始全面了解越南战争,面对日益严峻的越南问题,他在升级战争的同时,也不断与北越接触以寻求和平。约翰逊“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往往会以强有力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加之对于中国出兵干预的忌惮,此时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既不想承担丢失越南的责任,但又不想放弃他挚爱的“伟大社会”;既不想让美国参战,又不想让“共产党人获得胜利”。在他执政生涯中,国内的建设是他关注的首要问题。一旦越南战争正式开船,国会里的保守派就会利用财政问题做文章,号称“第四政府”的媒体对军队规模、战争情况以及美军伤亡的报道绝对地左右着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因此,越南战争后期的约翰逊不断地向北越释放和平信号,他所做的,就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

——摘编自郭庆贺《从越南战争看约输逊的矛盾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翰逊政府矛盾政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33年到1935年,苏联先后同美国、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7月起,苏联同罗马尼亚、蒙古、中国等邻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苏联与法国及法国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和《苏捷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受到侵略威胁时,彼此应立即给予援助。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且成立伪满洲国后,苏联公开宣称将不改变绝对不干涉政策。1935年3月,苏联将中东铁路的权益出卖给伪满洲国。同时,苏联还在库页岛石油开采和渔业协定上对日本作出了让步。苏联还派遣志愿军人直接到西班牙和中国抗击法西斯侵略者。1938年,在德捷危机期间,苏联多次明确表示,坚决履行苏捷条约的义务,支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自卫。苏联认为,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就是纵容侵略,就是策动战争。因而就是把它变成世界战争”。

——摘编自郭美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1938年10月苏联在外交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苏联采取上述外交举措的历史背景。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旧封建士族(武士阶层)在政治和财政上都成为新政府的负担,甚至危及新政权的存亡。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秩禄处分”,由政府发放禄券,代替原有的家禄,由政府逐步收买、偿还这些禄券。1870—1877年,政府分三个阶段向310971位武士发放了价值1.13亿日元的金禄公债证书,一次性赎买武士阶层的家禄特权。1876年,明治政府修改了国立银行条例,规定个人可以用“秩禄处分”中的金融公债为资本金设立银行,将武士阶层手中的政府公债转化为银行资本金,将士族引向新的产业发展道路,使旧幕时代的食禄阶层转化为新的自立阶层。这既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士族问题,同时又将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该政策仅着眼于经济方面,而没有对士族意识进行改造,为尔后日本的军国主义留下了思想上的根源。

——摘编自臧佩红、米庆余《近代日本的“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对士族阶层的改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学者认为不改革文字,文字上只能由“已经取得特殊权利的人来领导文盲大众”,并且一些东欧友人也迫切希望改革汉字以便于语言翻译工作。在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字改革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改革文字的紧迫性,于是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等文字学术研究团体应运而生。1950年6月,在认真研习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后,毛泽东提出了汉字简化“不能脱离现实,隔断历史”的指示。1951年下半年,经过征询各方意见后,毛泽东认可了文字改革者共同提出的汉字拼音化主张,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定”,“鉴于汉字书写困难”,“必须加以整理简化”。

——摘编自崔明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启动文字改革的动因及决策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的特点,并指出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的意义。
2024-01-10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伯苓(1876—1951年),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历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全国运动会总裁判长等。他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1907年,张伯苓建议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代表队及争取奥运会在华举行。1910年,他与一些外国教育界人士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学界运动会,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首届全国运动会。1911年,他又与北洋学界合办运动会,这是华北运动会的雏形。1915年,张伯苓又组建了华东等五个地区的体育联合会,宣传业余体育精神。1922年,中华业余运动会成立,实际上履行了领导全国社会体育的重要作用。1922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国的“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为中国奥委会。张伯苓为密切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以张伯苓为首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坚决抵制“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张伯苓等人,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在华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到积极回应。

——摘编自杨向东等《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张伯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对中国早期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能够做出上述贡献的原因。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景帝认为笞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故下诏说:“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后又“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又下诏“改碟(把肢体分裂)为弃市,勿复碟”。汉景帝提出,虽然按律文定罪而犯人如果不服可上诉,有关部门应及时会审评议。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又特别下诏对刑狱案件要求慎重处理,疑难案要复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再次下诏,说:“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所谓颂系,就是“宽容之,不桎梏”。

——摘编自马亮宽《略论汉景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景帝法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景帝采取上述举措的原因。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崔寔,东汉时期政论家、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他身经东汉乱世,置身政局,对于政事颇有体会和认识。面对当时的动荡政局,崔寔认为“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铠弩之利也”,因此政府应重新确立过去的规章制度,这是治边的基础。他明确提出“无赏罚之君而欲世之治,是犹不蓄梳枇,而欲发之治”,这与王符的执法务严、隆赏重罚的理念不谋而合。崔寔深刻洞察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当时富者食席丰足有余,而财势日盛,贫者困促,而生计岁益窘迫。对此他提出了“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的解决之道。然而,崔寔并非身处权力中心,其思想难以为政府采纳。

——摘编自彭琳《崔寔<政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崔寔治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治边思想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崔寔的治边思想。
2024-01-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端临(约1254—1323),宋元之际史学家。他出身相门,“家传鼎鼐之谱,幼皤(翻)馆阁之储”。南宋灭亡后,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文献通考》的编著。此间,历代意识形态的得失问题和田制、税制、官制、兵制的利弊问题有机地联在一起,引起了马端临的高度关注。马端临又究寻到秦汉以降公私藏书十亡六七的惨痛现象,殊感兵败国破之时常为图书蒙厄之日。从《通考》全书看,他一方面“旁搜远绍,门分汇别”,另一方面“参稽互察……融会错综”。其中《经籍考》收载存世可考的图书4000多种。举凡九经三传,百氏遗说,史坛巨制,文苑名著,医卜技艺代表作,神仙浮屠经典,无不诸评俱载,“纪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传之真伪,订其文理之纯驳”。从明清以至近现代,规仿或赓续《经籍考》的著述层现迭出,转密加详。

——摘编自杨寄林《<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成书与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端临编著《文献通考》的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端临编著《文献通考》的历史功绩。
2023-08-3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馆驿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机构,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唐玄宗幸蜀时曾“至咸阳望贤驿置顿”,停留食宿。唐代以来,国家政令均是依靠馆驿来传递的,“事当谋叛已上,驰驿奏闻”,地方上发生紧急事件时,如灾荒、叛乱等,“飞驿以达警急”,“邮驿本备军速”。唐玄宗赐杨慎矜自尽后,将其亲眷“所在即差纲驿领送”,武后以谋反罪将裴炎“斩于都亭驿”,唐昭宗时“(王抟)贬崖州司户参军事,赐死蓝田驿”等现象也较为多见。此外,唐代还有七条国际性驿道,双方经此进行友好交流,如东亚的“高丽、百济、新罗……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南亚的昆仑国“出青木香、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诸香药、珍宝、犀牛等”来唐交流。

——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馆驿制度的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馆驿制度的影响。
2022-07-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