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及教训。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奠基人,周恩来评价他是“中国人的光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经盛鸿著《詹天佑评传》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周恩来对詹天佑评价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是战胜的协约国大国根据一战后的实力对比和各自的利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的。……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能在欧洲稳定与均势中发挥作用的大国有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与法国,然而凡尔赛体系未能反映这种力量结构。从其一建立,体系就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其所固有的结构缺陷又使它缺乏广泛的力量基础和强大的维持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摘编自陈世阳、夏欢《凡尔赛体系解体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来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无法克服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作用。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1-1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因财政困难,其丧葬费用不得不大大削减。赵顼(神宗)继承皇位。赵顼当太子时,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十多岁时,曾披甲去见祖母曹后,要求恢复失去的疆土。宋神宗继位后由于无法从元老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就只得寄希望于当时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就安石初衷而论,新法主要实现了前一半目的。据哲宗初年户部所奏,“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就财物来源而言,仍以发展生产所得为少,直接征敛于百姓者居多。官府又因而得益,百姓受损,即谓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与西夏两次作战,损失军士、民夫共约60万人,物资不计其数,充分反映出“强兵”梦的破灭。神宗闻讯恸哭,精神受到重创,终至数年后抑郁而卒。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变法。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6 .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留下悠长回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材料作者用什么史实来支撑“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一观
点?
(2)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长期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司马光这一态度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一;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其宗旨是什么?
(2)通过材料一,分析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个原则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4)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方案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科技进入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宋代的科技教育机制是其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宋太宗力主“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 。宋仁宗诏曰;“国子监于翰林院选能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召京城习学生徒听学”,归太常寺管理。宋神宗设置算学。胡暖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开设治民、讲武、堰水和算历四种课程,宋代私学教材《千字文》仅一千个字,内容却涵盖天文、地理、动物等学科知识。主持过“崇宁兴学”的蔡京在《劝用医》中向当地百姓讲述求医就药的道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宋代医学考试分三场进行,三场考试都及格,才准予毕业,并按成绩属高等者派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其余为博士正录或委以外府州医学教授。

——摘编自赵国权《从科技创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科技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科技教育的改革,并谈谈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0-05-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董仲舒,广川人,西汉著名思想家,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著作有《贤良对策》和《春秋繁露》。《汉书》称他“为群儒首”“为儒者宗”。东汉哲学家王充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董仲舒是反面人物,《中国哲学史》中认定他的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他提倡“大一统”,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都是为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服务,于是就被定性为“反动的思想家”,一无是处。

——摘编自《儒家大圣人——董仲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被历代学者称为名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对董仲舒评价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

——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