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宣帝时为颍川太守,尽力施行教化,他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定了条令教则,颁行于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种树木,养牲畜,去掉浮华奢侈的浪费。官吏民众中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兴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黄霸都能为他他们分别妥善处理,告其某处有棵大树可做棺椁之材,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乡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黄霸所说的一样。黄霸对郡中情况了如指掌,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日渐减少。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从而使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堪称天下第一。

——摘编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1)根据材料,归纳黄霸治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霸这类循吏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战争本身,更取决于经济后盾及人カ资源。特别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前线的战士,后方的生产能力和交通状况能否为前线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也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 1916年体现得尤其明显。到 1916 年之时一战已经进行了近两年,大批青壮年开赴前线,协约国后方生产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道何时结束,这让协约国方面深感压力。法国在大战发生前就已经人工匮乏,此时情形更为严重。英国昔日的傲慢态度也为绝望的情绪所代替,索姆河战役给英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仅在 7 月份,也就是索姆河战役的第一个月,英军伤亡或失踪的人数竟达 18.7 万之多。可以说,此时能否获得新的人力资源成为协约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关键。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等


(1)概括英、法在中国招募大批华工的背景。
(2)简要说明一战华工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初年(1522年),夏言上疏请求革除正德朝弊政。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员旗役冒滥,裁汰三千二百人。夏言担任谏官期间,先后弹劾了尚书王琼、王宪贿赂交结内侍以及宦官赵灵、建昌侯张延龄贪赃枉法的行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后来嘉靖帝沉迷道教,不问朝事,夏言曾多次上书反对,嘉靖帝对此十分反感,由此疏远了夏言。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言革除弊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夏言的为官品质。
2022-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一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虽然华盛顿会议的规定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但日本仍保留诸多特权。材料反映出
A.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B.一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C.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
D.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发生改变
2022-05-15更新 | 1294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茅以升,1896年生于江苏镇江。他祖父是举人,对自然科学尤其数学、水利有研究;父亲茅乃登是报社记者。茅以升先上私塾,后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他深受徐锡麟和秋瑾等革命烈士影响,1908年在学校剪掉了辫子。茅以升受孙中山提出的铁路建设计划鼓舞,准备学习桥梁专业,科技报国。1916年夏,清华学堂向全国招收10名留美官费研究生,他以第一名被录取,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茅以升毕业以后回国,开始了为期30年的教育生涯。1933年,他担任了浙江省建设厅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负责钱塘江大桥的建桥工作,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大桥,茅以升是我国近代铁道桥梁事业的奠基人。抗战期间,为了防止大桥被日军利用,茅以升又忍痛指导了炸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重新主持修复工作。1949年,受上海地下党组织委托,茅以升以其私人关系保护了龙华监狱的300名进步学生的安全,并说服原上海市长陈良不破坏工厂,为解放上海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熊尚厚、严如平《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茅以升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茅以升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关于秦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进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讨论”时指出:“把被压迫的、附属的、没有平等权利的民族同压迫的、剥削的、享有充分权利的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这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谎言是相对立,这种谎言蒙蔽是金融资本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即为数无几的最富强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绝大多数人实行殖民奴役和金融奴役。”,据此可知,列宁的论断是
A.认为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B.揭露民族压迫掩盖阶级压迫的实质
C.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D.基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022-05-0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
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