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年),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思想逐渐倾向于革命。同年,她与蔡和森、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人。正是在法国期间,向警予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1922年初, 向警予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党员之一,积极投入到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党的二大决定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创立妇女部,开展妇女运动。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并担任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此后,她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并领导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罢工。1928年3月20日, 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向警予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在狱中,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她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 无上光荣!”

——摘编自何羽《向警予: 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向警予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表示难以接受其思想主张,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在维新变法的高潮阶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两位大臣陈宝箴和孙家鼐反对而饬令毁版。《新学伪经考》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     
A.竭力倡导君主立宪制B.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
C.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D.触动了清朝统治根基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在1940年12月29日对整个国家发表了广播讲话。他说道,“这不是一次关于战争的炉边谈话”,“这是一次关乎国家安全的谈话”,这是对美国外交词典中的中心术语比较早的使用。罗斯福认为:“轴心国不仅承认,而且声明在它们的政治理念与我们的政治理念之间,并不存在最终的和平”,“如果不列颠沦陷了,轴心国就将控制欧洲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公海,它们将处于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能够运用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海洋资源来对抗西半球”,“我们屹立在那里,守卫着大西洋,英国是我们的邻居。没有条约,没有不成文的协议,只是两个同样热爱自由的民族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难道有人相信,当自由的英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大西洋上的海上邻国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害怕对美洲大陆的任何攻击吗?”

——摘编自戴维·雷诺兹《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炉边谈话”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10-14更新 | 12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赫鲁晓夫已经正式批准了东德关于柏林墙的修筑和边境封锁,但他再次强调这只是一次防御措施。正如在一次私人会谈中他告诉东德领导人,东德“不得越雷池一步,绝对不能侵占西柏林的领土”。这表明(     
A.苏联军事实力落后于美国B.东德意图占领西柏林的领地
C.苏联与东德之间关系平等D.冷战对峙中对抗与妥协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随着欧洲战场的发展,美国先后取得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胜利。紧接着,美军又攻克了硫礦岛和冲绳岛。美国的这一系列军事胜利(     
A.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B.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C.使太平洋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表明美国的实力始超日本
6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的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困境:既不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严厉得足以把德国人永远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新的处境。该“困境”(     
A.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产生B.缘于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
C.体现凡尔赛体系的虚伪性D.引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2023-10-11更新 | 644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太宗“纵囚”历史上的“纵囚”(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并限期自动归狱,以为德政)曾引发后人的思考。

材料一   六年,亲录.(讯察)囚徒,闵.(怜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赦免)之。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六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随意赦免)。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多次,唐太宗只实行过一次纵囚)。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太宗之世,天下大定,道有使.(监察御史),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法令密而庐井(乡里)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囚之纵者虽欲逋.逸.(逃亡),抑谁为之渊薮(隐藏)者?


(1)“纵囚”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如何看待“赦免”?其理由是什么?
(3)解释王夫之认为囚犯必返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纵囚”之举?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


——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1)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对我们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9-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