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解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       
我国城乡居民1985~2002年(部分)消费支出(单位:%)
消费支出种类
(部分)
1985年1997年2002年
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
衣着9.6514.566.7712.455.729.8
居住18.234.7914.428.5716.3610.35
家庭设备用品5.18.65.287.574.386.45
服务性消费8.7312.7916.3520.5624.1532.47
(注:服务性消费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
A.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B.农村发展速度大幅落后于城市
C.改革开放促进民众消费升级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
2022-06-02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4 .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政德”一词首见《国语》,主要用以论说君主的德性德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为政者的德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仁”是为政的根本和出发点,他强调为政者要具有仁民、爱民的大德。围绕着如何仁民,他提出“政有使民富且寿”“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主张。他主张为政的首要条件是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以教化民众,对外则担当社会重任,治国安民。同时,他认为为政者要先从修身齐家、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格和境界做起,然后从个人到他人、从家庭到社会和国家,从而达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认为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实施政令,只有为政者以德修身,勤勉尽责,才能治理好国家。而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通过外察和自省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关于统治者政德的内容。他对治国者的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认为,统治者的统治就是在理智和统治技艺的指引下,始终大公无私地、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臣民,并“运用他们的技艺作为一种比成文法更加强大的力量去谋取幸福”。他以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君主的首要条件,独创性地提出了由“哲学王”担任统治者的观点,其“理想国”中的完美君主——“哲学王”能将智慧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柏拉图提出真正的哲学家要有“正义”“节制”等品质。他认为正义是一个人的理想所在,是人们的一个目标,是人性中理性指导意志、情感、节制欲望的一种理想状态,统治者如果能按照最高理性管理好国家,便是推行社会的“正义”;他也认为节制像勇敢一样是一种具体的善,是一种美德,“节制型的执政官是极为谨慎、公正、循规蹈矩的,能在私人事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同卫、朱艳红《孔子与柏拉图的政德思想探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孔子和柏拉图政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与柏拉图政德思想的现实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夏,一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给所有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战争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间接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进入崭新的一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初期1914
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索
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成,德俄法日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9月,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1915
双方重点在东线,德国计划落空
转折1916
2月,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德使用毒气弹
5月,日德兰海战,一战最大海战,英仍掌握制海权
6月,索姆河战役,一战最大规模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后期1917
4月,美国宣布对德国作战
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宜战
11月,俄属爆发十月革命,加速一战结束
1918
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
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1月,德属柏林工人起义,威康二世宣布退位
11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
7 . 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不仅对我国古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原因和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受汉族文化吸引且游牧生活不稳定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B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凡困边防魏晋时期北方人民迁移到江南地区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液城
D学习汉文化,加强对黄河范城控制北孝文帝将鲜卑人南迁到河南一带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朝聘、会盟、征伐、城筑等,本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但孔子整理的《春秋》却从中游离开,只是从人事的角度去记载这些事情,不只是注意所谓的善恶,也认真记载了得失成败,据此可知,孔子
A.否认鬼神存在B.推动私学的发展
C.意图恢复周礼D.强调治史以致用
9 .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发起关于“祭祀之礼”的讨论。太和十九年,朝集公卿,以“《周官》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之大者”为文献支撑,取消了北魏的西郊祭天,祭天于南郊圜丘。之后,这一祭祀制度在北朝得到了继承。这一举措
①放弃了对鲜卑族崇拜天神的祭祀   ②是孝文帝推行汉族礼仪制度的表现
③是依据周礼进行的政治文化改革   ④有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5-05更新 | 62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