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戌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施之一,戊戌变法也不例外。甲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睐有加,授予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革。18986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衙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胥吏“将及万人”,以致“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棱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撤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2021-05-06更新 | 486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1956年起,越南南方政府(简称南越)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10多个岛屿。此后摩擦不断,南越得寸进尺。1974115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195时,南越4艘军舰企图强行占领西沙群岛的琛航、广金两岛,同时向我军舰艇寻衅。1022分,敌4艘军舰突然同时向我海军开火。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1230分,海上战斗结束。20日上午,我军在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收复了被强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俘敌49人。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2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决定将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摘编自周德华《收复西沙扬国威一西沙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收复西沙群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沙海战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海上争端的启示。

3 . 材料诸葛亮(181~234年),琅琊阳都人。诸葛亮七岁时父母均离世。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群雄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的故乡也遭到了曹操军队的血洗屠杀。诸葛亮兄弟被迫离开家乡,在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爱读兵法和《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诸葛亮经常和徐庶、庞统等有才华的年轻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并成为挚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又夺占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范志忠《诸葛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法国外交由强硬的政策转向对德让步妥协的绥靖政策,是由一系列原因形成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法国经济的复苏中止,在维护现有利益的前提下,法国开始谋求同德国和解和妥协。实质上,克里孟梭政府严格执行凡尔赛条约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执行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英国的外交政策,以及英国对法国的遏制。最后,法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对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普遍和平主义、和平主义衍生出的民众革命主义及其对统治阶级的信号指示,人民要求下的民主机制规范了避战求和的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图谋变异了祸水东引的判断,最终催生了绥靖主义。

——摘编自赵立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摊丁入亩是清政府将历代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首推通省均摊的直隶巡抚李维钧,他奏称“以直属人丁请按地亩均摊,原因北五府地圈丁留,民多偏累起见,仰荷圣恩俞允,臣悉心筹度,如此五府所属以本处丁粮摊入本处地粮之内,则粮必倍增,有地者亦属苦累,是以酌议通省均摊。”且直隶等北方省份各州县田赋负担尚无畸重畸轻之别,丁银通省均摊在缓解原本丁银沉重的州县负担的同时,对其他州县影响尚不甚大。即将全省“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全省)二百零三万四千百余两地银之内,仍照顾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大体上每田赋银一两,均摊丁银钱许。但南方省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各州县田赋丁银负担原本轻重不一,以江南为例,长江以北州县丁银重而田赋较轻,长江以南州县丁银轻但田赋颇重,若丁银通省均摊,势必前者获益而后者受损,造成新的税负不公平、不合理.....故其后,“乾隆四年奉汇将江夏等十九州县于钦奉恩诏等事案内题准,应征原额丁银各就本州县情形各归各项摊征”。接着,福建、山东、河南、浙江、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相继推行。至雍正七年(1729年)便基本上普及到全国的绝大部分省区。

        ---薛理禹:《清代摊丁入地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浙江、湖北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