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免疫学奠基人。1928年,汤飞凡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担任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培养了一批生物研究人才。抗战爆发后,汤飞凡在极其简陋的防疫处,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批量生产后,挽救了许多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毅然选择留在祖国,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我国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当时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在其主持下,先后研制出中国的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等。1954年,汤飞凡开始全心投入分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为了确认分离出沙眼的病原体,汤飞凡亲身进行了风险极大的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被誉为“汤氏病毒”。1957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列举当年三项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病原体。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汤飞凡对中国生物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飞凡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鑫培,名金福,湖北省江夏县人。谭鑫培从小就跟他父亲学艺。他练功勤奋刻苦,白天黑夜,从不间断,因此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谭鑫培在艺术上之所以有很高成就,是因为他能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融会创造。他不故步自封,对京剧其他行当如青衣、老旦、花脸的唱腔,以至昆曲、梆子、大鼓、单弦的某些特长,都加以吸收运用。他不仅继承了前辈老生演员的一些拿手好戏,还通过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京剧老生的传统剧目。如《珠帘寨》中的李克用原是花脸扮演,谭鑫培将其改为老生后,《珠帘寨》反倒成为老生的传统剧目。由于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谭鑫培驰名南北,获得了“伶界大王”的称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谭鑫培在京剧艺术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谭鑫培在京剧艺术方面获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过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机械发明家和新技术推广者。他善于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创立了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叫作“代田法”。代田法来源于畦种法,但又有所发展,这种方法的科学价值首先在于可在同一块耕地上将农作物进行轮休,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其次是农作物长成以后,作垄的地形成通风走廊,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赵过代田法的开沟,需要使用的人力劳动强度太大,因而很难完成,于是他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创制“耦犁”,推广牛耕。赵过创制的“耦犁”,耕作时采用“二牛三人”组合,他这次推广牛耕,先关中而后边远地区,配合以先进的耕作工具,效果十分显著,牛耕逐渐普及。在赵过的农具改革系列成果中,最能体现农业技术水平的是耧车的发明。耧车是一种播种农具,类似今天的条播机,比东汉辽东地区二牛六人的耕作法省人力5人、牛1头,耕作效益提高了3倍。

——摘编自陈正奇《西汉农业技术改革家赵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过取得农业科技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过农业科技成就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他一生著述颇丰,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挑选了一些易获取且便宜的药物,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在从事炼丹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晋书》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瓦氏夫人(1498-1557),广西壮族抗倭英雄。明嘉靖32年,倭寇入侵,朝廷征调狼兵(广西士兵)奔赴江浙抗倭,瓦氏夫人主动请缨。出征前,她对着家乡父老立誓:“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瓦氏夫人采用祖传兵法练兵,讲究“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所获首功,七人共分之。”她还给部队规定了“四不许”和“五斩”,狼兵军纪严明,受到江浙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战斗中,瓦氏夫人使用双刀杀敌,锐不可当,狼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瓦氏英勇善战,大败倭寇的事迹广被传扬,其中以明朝江苏人吴殳为赞颂她的英勇作战和武艺高超写下的《双刀歌》最为有名。同时“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当地还留有“平倭墩”、大捷山等遗迹。

——据《抗倭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瓦氏夫人抗倭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瓦氏夫人事迹流传后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时,由于以前在门阀士族把持地方政权的情况下,州主簿、郡功曾的权力很大,州郡长官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而掌握军权的地方都督长期干预地方行政,导致地方治理的混乱。开皇三年,隋文帝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取消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规定地方佐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在地方另设由中央吏部统一任免和考课的品官;将原属都督僚属的长史、司马任命为州府的主要属官。这样既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州县设官分职的状况也有所调整,基本确立了与中央六部的对应关系,地方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辖区的公私财产,禁止一切在美注册船只开往中国。19515月,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对华禁运武器、弹药、战争用品、原子能

材料二   石油等重要物资1700多种。至1953年,在美国的拉拢和胁迫下,参与对华禁运的国家多达45个。中国针锋相对地对美展开经济反击战。从195011月到19515月,我国先后发出“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冻结美国公私存款命令”“关于处理美国在华财产的指示”,全面接管和没收美国在华企业和相关经济利益。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使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遭遇一定困难,但无损大局,中国的反击战却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双重打击。美国在华企业大多以自行歇业结束经营,或被迫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经济势力由此完全退出中国。

——摘编自石源华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的影响。

9 . 材料   唐代天文观测的主要内容是“星辰之变”(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天象)。其中日月交食被认为预示着帝王统治的危机,这一观念在当时备受瞩目。唐初,天文观测由太史局负责。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将天文机构改为独立建制,命名为司天台,并设置了春夏秋冬中官正、副各5人,掌司四时,按照时间和方位的特定对应关系来划分职责(如下表所示)。司天台官员不仅要密切观测天象变化,还要及时将观测结果进行“密封”后奏报帝王。对天文机构的改革凸显了司天台观察天文的特别职能,对于提高天文观测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对当时的政治管理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官职主要职责
春夏秋冬官(正、副)分别从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星空东南西北四方区域的天文灾异的观测,记录
中官(正,副)负责季夏(农历六月)和星空中央地带(即天顶附近星区)的天象观测

——摘编自赵贞《唐代的天文观测与奏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朝廷重视天文观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肃宗改革天文机构的作用。
2022-0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主要表现在“书为心画”艺术本体观的成熟以及书法美学思想的整体框架的构筑和完成。上承魏晋下启唐宋的虞世南在其中做了突出贡献。虞世南师承王羲之的七世孙僧智永,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虞世南现存的书法作品仅有楷书《孔子庙堂碑》,当时太宗观后赏赐王羲之的“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黄金印作为嘉奖。虞世南还著有美学价值很高的《笔髓论》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楷书、草书、行书的书写方法,总结了自己的书法心得,为后人研究、临摹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其中《契妙》篇主要论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一“契于妙”,这是他书法理论的核心,也是书法艺术美之所在。作为初唐书法四杰之一的虞世南,地位在另三人之上,对唐代乃至后世书论家及书法审美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程逸凡《虞世南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處世南在书法美学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虞世南书法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