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出身农家,从小就十分关心农事。他利用空闲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验。同时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创作和翻译许多农学书籍,其中以《农政全书》最为著名,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成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知识,还贯穿着徐光启的“农政”思想,包括:第一“富国以农”“理财莫先于务农”的思想。第二,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第三,在农业技术方面,首先打破了我国古代农学中“风土”思想的局限。第四,提高了南方的耕作技术,推广了甘薯的种植经验。第五,徐光启还总结了蝗虫灾害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治理蝗灾的办法。《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生产经验,是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徐光启农业思想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农政”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徐光启的“农政”思想。
2022-03-24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6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初任教师的袁隆平开始做研究,传承和应用了孟德尔创立和发展的现代遗传学,用其指导育种。1960年他开始研究水稻,并以自己获得的数据体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袁隆平从前人的科学积累中得知杂交优势和杂交玉米、高粱的成功,得知水稻不育现象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对杂交水稻的尝试,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撰写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挑战了经典遗传学理论,极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他和他的团队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甚至在其试验田遭人毁坏后,仍顽强地继续研究。在多年农田实践和大胆研究中,对先前文献有继服承、有突破。1974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5稻品种“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并很快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摘编自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隆平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1-09-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秉忠,那州(今河北省那台市)人,元初政治家和文学家,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改名秉忠。刘秉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所不精。1250年夏,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万言书,就正朝纲、选贤任相、修史定历、尊孔复祭等内容,提出了“以儒治国”的施政纲领。在国攻大理城时,忽必烈号令蒙军踏平大理。刘秉忠等人冒死进谏,忽必烈最终放弃了蒙古屠城旧制。刘秉忠还参考中原制度,制定内外官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1264年,在奉命主持新都城建设中,他以《周礼考工纪》为指导,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规划建造了大都城。刘秉忠以其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权学宜《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秉忠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做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时任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再三强调:“我们苏区,决不允许有一个贪官。”陕甘边根据地在军队内部建立了保证官兵廉洁的制度,颁布了《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对没收豪绅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的财物而不报告者治罪。边区政府对贪腐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利用重典打去贪腐分子。我党还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严以律己,做清正廉洁的典范。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度,所有物品均由财经委员会按每人的最低需要发给。苏维埃政府把加强干部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党还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苏维埃边区的廉政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陈红《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廉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廉政建设的原因。

5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工业体制,从许多方面来看,是苏联工业中指令性体制的翻版。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1978年之前,解决这一弊端的主要办法是把决策权下放到省甚至县一级。但是,这种指令性体制的基本特征却仍旧未动。1979年,中国的计划制定者已开始了改革这种指令性体制的试验:允许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竞争,而在这之前每家企业在本地区的市场享有垄断;另外,他们还试图重新利用奖金来刺激工人和管理人员,而且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1-09-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意大利人利玛窦为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打开了局面。1583年,利玛窦辗转到达北京后,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利西泰”,换上中国士大夫的衣冠,且尽通经史之说他结交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等著名士大夫,发展他们为教徒。利玛実深知,传教“最善之法”,“莫若渐以学术收手揽人心”,他从欧洲带来了三棱镜、自鸣钟、世界地图以及.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地理全貌。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的知识界是通过来华传教士的信札来认识中国的,而传教士往往带着基之情谈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受传教士中国观的影响,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伏尔泰、魁奈等热烈货美中华文明的思想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教会专制、重理性、顺应自然、繁荣富强的理想化社会。对于某些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界的知识分子而言,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

——摘编自武《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在中国成功传播天主教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赞美中华文明的现实依据。
7 . 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不仅对我国古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原因和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受汉族文化吸引且游牧生活不稳定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B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凡困边防魏晋时期北方人民迁移到江南地区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液城
D学习汉文化,加强对黄河范城控制北孝文帝将鲜卑人南迁到河南一带
A.AB.BC.CD.D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及战后,在列宁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导下,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孙中山指出:“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摘编自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