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37次组卷 | 9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巴黎和会期间,美国代表提出《美国的海军政策》备忘录,指出:“一个稳定的国联,或任何其他稳定的海洋法律和安全体系,需要两支同等强大的海军(其中一支为英国海军)……这将极大推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一体适用的公海海洋法的确立。”这反映出美国(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B.维护国际联盟的权威
C.弥合战胜国间的矛盾D.争夺海洋霸权的企图
2023-03-14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1921年1941年8月1945年6月1946年7月1951年7月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宪章》《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
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
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日领土之统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统一的领导B.借鉴了美国反英独立模式
C.未受当时盛行的汉民族主义影响D.开创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切·格瓦拉(1928~1967 年),生于阿根廷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喜欢富有激情的冒险活动。大学期间,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历尽艰辛游历拉美各国,对拉美现实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切身感受到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学生时期的他,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不少相关著作,决心献身拉美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当时,拉美地区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格瓦拉投身于危地马拉民主革命,但在英国的干预下失败;他在流亡中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革命志士。1956年,格瓦拉秘返古巴参与领导游击战等。革命胜利后,他在古巴出任多项要职,推动古巴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他辞去职务,先后赴刚果、玻利维亚组建国际主义游击队,开展民族解放战争,直至1967年遭遇伏击后被俘后英勇就义。

——摘编自宋晓平《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格瓦拉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格瓦拉精神内涵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肯尼迪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年代”,“整个南半球一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一都在致力于申述自己的独立和革新它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而美国必须“为全世界新独立的国家提供领导”。肯尼迪意在
A.扩张美国的经济霸权B.促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D.加强对于亚、非、拉地区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