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独特而朴实。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指出,《周书》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他还认识到物质与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在《货殖列传》中,他对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了陈述,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地区之间的商品需要流通,国家对经济活动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关于致富,他认为靠奸巧和违法是不可行的,并提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等致富道路。

——摘编自齐爽《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   亚当·斯密从“经济人”的“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的“利己心”看作一切经济活动的本源。他认为满足人的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通过平衡供求使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趋于一致。关于经济增长,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两个办法是分工和资本积累。

——摘编自高华云《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革命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示意图。据图可知,图中①②处对应的国家是(     

A.奥地利、英国B.奥匈帝国、英国
C.西班牙、美国D.塞尔维亚、荷兰
2022-07-12更新 | 191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6 . “这是罗斯福自担任总统以来第一次代表全体美国人民讲话。不到1小时,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他的宣战要求。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对日宣战。”这次宣战标志着
A.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B.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协同作战
C.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英国殖民地制度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否决权。这一规定
A.利于国联制止侵略战争B.维护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制约了国联效能的发挥D.保护了弱小国家的权益
8 . 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