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观察下列左图到右图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A.客观上引发民族意识的觉醒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C.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促进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的人生履历表

时间活动
1889出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
1916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经济学教授。
1918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每周评论》撰文怒斥英、美、法、日等国为“强盗世界”。
1920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
1922三临洛阳,争取吴佩孚对工人运动的支持;参加西湖会议,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3李大钊参与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运动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
1924李大钊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1925五卅运动爆发,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五万余人的示威,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领导“三一八运动”,反帝反军阀,由此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和通缉。
1927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杀害李大钊。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大钊的人生之路。
2022-09-24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达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对此解读最全面的是(     
A.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B.英国经济发展和殖民活动密切相关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2-07-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关于拿破仑,褒贬不一。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的确,他(拿破仑)是从凯撒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亚历山大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人物之一。”而(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以下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普希金与拿破仑是同时代人,评价更真实可信
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D.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会悟在回忆录中说:“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对该史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B.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真实可信
C.回忆录属文学作品没有历史价值
D.该史料完整地记录一大迁址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何尊”。其内底铸文122字,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意为“我要在国家的中心管理天下”。下列对何尊的解读正确的是
A.内底文字主要反映了西周奴隶的活动
B.当时“中国”的区域大致在长江流域
C.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D.为研究东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7 . 如表为《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
/人
英国553.9亿葡萄牙8968万
法国296235万荷兰83741万
德国101307万意大利4139万
比利时11500万//
A.英国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B.美国在世界上没有建立殖民地
C.列强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D.欧洲列强占据亚非拉所有地区
8 . 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中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B.苏德战场的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C.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D.德国在反法西斯同盟进攻下正走向灭亡
2021-05-1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法德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积怨已久
B.英德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成为“殖民对手”
C.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D.“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内部没有利害冲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
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
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