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21-0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西方代议制】

材料一   187638日,新选出的参议院正式集会。按照议会制惯例,众议院或下院中多数派领袖是内阁总理的当然人选。但麦克马洪却无视这一点,拒不授命作为共和派领袖的甘必大组阁,反而从奥尔良派左翼中挑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翁杜福尔当内阁总理。后因处处碰壁无所适从,杜福尔被迫在同年12月交出权柄。1213日,麦克马洪责成温和共和派茹尔·西蒙组阁。后因麦克马洪认为西蒙已沦为甘必大的同谋而与西蒙分手,并致函西蒙,西蒙被迫辞职。一个共和派内阁就这样被一位君主派总统逼下了台。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在王位觊觎者相互争执,从而使君主制复辟终成南柯一梦之际,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于是,身为教育部长的费里从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麦克马洪的上述做法。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费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原因。
2023-07-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百度百科

材料二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合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修改《邦联条例》。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

——百度百科

材料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修改《邦联条例》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邦联条例》相比,最大区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

4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材料二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材料三:

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第一款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摘编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四: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体制有什么“创新”?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一、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2018-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在更高的学说基础上进行的。启蒙思想家们向世人宣称:人的相对正确的主规意识是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詹姆士·斯鲁威尔在《西方无神论简史》中这样写道:“(启蒙思想家)公开地提出控告,像这样大胆的控告以前是用所未闻的。现在要把罪犯拉到法庭上来,瞧,罪犯就是基骨!”他们认为现行的政治制度不但限制了人们身体上的自由,更扼杀了人们思想上的自由,这种不自由正是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和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根源,正是这种高举呼呼自由的旗帜,使得启蒙思想收兼了广大的拥趸。

——摘编自王颖茜《西欧启蒙思想研究》

材料二   《人权宣言》颁布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其直接来源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者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民享有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之后,将其列入1791年、1793年宪法序言。有西方学者把《人叔宣言》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明”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在宣传理论的形式上的不同点,并归纳启蒙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主要理论渊源及其意义。
2022-07-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来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炕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前途"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他将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面对面地为民众服务。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实验活动?
9 . 民生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大力提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所以,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建筑,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从二月改到十月。另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做法。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回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可以推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
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l卷
(3)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016-11-18更新 | 4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