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尔赛和约》传到德国后全国群情激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
(3)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2022-06-1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来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炕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前途"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他将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目的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推广农业改良技术,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等生产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面对面地为民众服务。经过努力,当地农村的社会秩序、经济、教育、社会风俗状况有了一定好转。

——摘编自李满星《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漱溟乡村实验活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尔的英国经济学家、和平主义者写的一本新著《大幻想》在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他在这本书中,力图证明战争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蠢到发动一场战争。

——毛元佑编著:《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

材料二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打的却是20世纪的战争。战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和大规模屠杀的方法,影响深远……虽然欧洲是一战的中心,但这场战争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冲突,影响到了每一个大陆。和多数战争一样,开战容易,结束却……大战接近尾声时,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对公民开征了新的税赋,或提高了原有的税率。各国债台高筑,国家就滥发钞票,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8地狱之行(1914-1949)》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毛、丝等原料成为军需用品,一时求过于供,价格暴涨,拥有传统桑基鱼塘优势的珠三角地区的缫丝业遂乘机扩张。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顺德掀起了办厂的热潮,当时广东全省雇用千人以上的缫丝厂共4家,顺德容奇便有3家,仅大良大小丝厂有十七间,蚕丝产销最盛时,顺德大小工厂190家,女工八万多名

——李淑苹、朱婵《珠三角近代产业女工的职业形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吉尔的观点并评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顺德缫丝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斯宾格勒认为一战“是对德国的围攻,德国作为‘中心帝国’受到整个世界的围困”。1924年8月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同一天,时任魏玛共和国总统的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发表演讲声称,“德国的战士不是为侵略性战争而战斗,而是为防御性战争而战斗”。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报》发表文章,叫嚣“复仇!德意志民族!今天在凡尔赛镜厅,耻辱的条约正在签字。不要忘记它!”

——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材料二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

——段久慧《德国如何反思战争罪行》

材料三在2007年的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中,电影的结尾时有一段十几分钟的真实采访,受访对象是今天的德国年轻人,访问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知道谁是希特勒吗?”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能说出希特勒身份的还不到整个受访者的一半。

——李林峰《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1)评述材料一中德国对战争及战后政治秩序的态度。
(2)材料二中,德国对二战的态度有何历史意义。
(3)对于材料三中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一 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到强化。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释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极大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公元25~55年)初,光武遣使奉币至匈奴,欲“更通旧好”,然“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光武遣大司马吴汉出击匈奴,结果“经岁无功”。二十七年(公元52年),臧宫等人又上书建议乘匈奴遭受天灾人祸之机以灭之。光武认为应以“柔抚”而非武力。“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次年(公元53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班彪上言:“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遗名王,多所贡献。”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秀民族政策的特点。评析刘秀对匈奴的民族政策。
6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书》这样评述中国古代某位君主,“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位君主是
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隋文帝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局面开始被打破,英法决策者相当一部分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的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
9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材料评价的是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罗伯特·沃波尔   亚当·斯密   华盛顿   瓦特   爱迪生   甘地   罗斯福   杜鲁门   马歇尔   曼德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