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英国光荣革命后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比同时代其他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英国的民主运动相对温和,一般不提特别激进的要求,仅对选举权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可以预防革命。另一方面是光荣革命后的财政改革,以及缓步增税的财政手段。财政改革在为国家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把国民利益同国家战略绑定,增加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政府是开发殖民地还是对外战争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本国发展。国内政策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被自由主义政策代替。同时,英国批准大量技术专利,18世纪中期每年大约不到300项专利获批,到19世纪中期上升到每年批准4500左右项专利。1802年议会通过《学徒健康与道德法》,1833年颁布《工厂法》,改善学徒和工人境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对外政策上,英国把殖民扩张奉为基本国策,同时运用国家力量保护工商企业并帮助他们拓展海外市场及原料产地。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三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导产业纺织业上所取得的优势,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种路径依赖事实上阻碍了英国企业家对新生主导产业的追求。在这些新的行业,英国发展迟缓非常明显就是明证。

——摘编自邓久根、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制度创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推动本国发展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迟缓的原因。
2023-07-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指幽云十六州)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号位,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治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也。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三   金帝国汉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特征,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材料三中认为金灭亡的原因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カ、富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春难、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设置一百盘水磨、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计划。

材料三   明代晚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从这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指什么,分析形成哑铃状”分布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手工业领域有何突出特点,并归纳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1)材料一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四所作出的选择有什么相同点?
(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内容。根据材料四指出主要错误。
6 . 党的十九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方明史》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修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材料二中的“民主”的含义有何区别?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
(2)根据材料四、五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古到今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善皆本者”。
(1)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4)材料五黄宗羲的观念相比于材料四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2016-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二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它的主要目的。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


(3)材料反映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材料四   我国(指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4)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二至四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的“战争”有什么共同点?
2019-07-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敷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简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10 .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和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这一法律文件出台后,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2018-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