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

——刘军《旗帜颂》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理论”具体指什么?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
2022-12-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①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②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③新安大贾,鱼盐为业。④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唐前期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宋代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发展概况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奢侈品。
材料二:②日用品。
材料三:③徽商以鱼盐为业;④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历史结论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2019-06-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一方面是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奴隶、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柏拉图讥讽说:“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罗马法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但罗马法中更重要的是成文法,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公民大会、元老院和皇帝的立法活动,其二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其三是律师和法学家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行政官的司法裁量权和私人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给予罗马法相当的灵活性,而这种法律的灵活性与古罗马人的法律“衡平”观念有关。罗马法对近代法学的影响主要在民法方面,但古代罗马法其实包括重要的宪法和刑法内容,其中有一些是至今仍然通行的法学原理。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二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基本的原则?
(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有何特点?
2023-09-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8课学习讲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传单

史料二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国民革命的特点。
(2)史料二中的“巨大成就”指什么?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3-09-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0课学习讲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看图释史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

(1)看一看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2)想一想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2021-10-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接到秦王要求改变名号的命令后,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嬴政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在秦代,……国家官方崇拜尊崇称之为“帝”的神……因此当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称自己为帝时,他正利用了当时已具有浓厚政治色彩,而又保持了与远古的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一个字眼。这个字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政治成就,对他,并且可能对他的臣民来说,这种成就看来几乎是超人的。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四: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八:(秦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材料九: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

材料十: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1)依据材料一,秦王嬴政打算改变“名号”的原因是        
(2)依据材料二、三,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意图是        
(3)依据材料四、五,皇帝制度的一个特点是        
(4)依据材料六、七,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5)由表及里地归纳材料八、九、十所包含的信息
(6)综合上述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本质
2019-09-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
23-24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9 .
(1)阅读下列商、西周两个世系表,指出西周权力继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简单评价这种变化。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2)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简单评价这一制度。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3)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特点。
2023-09-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10 . 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1-03更新 | 29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