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丘溶(1420-1495),明朝 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景泰五年(1454年)丘溶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长期在京参与机务,“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们故,以经济自负”,是明代儒臣中最关注经济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以“自为”人性论为基础,认为国家必须满足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但“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不能“夺富与贫”。丘溶主张每丁可占有田1顷,已超过1顷的,不问,但不得再买。他主张食货并称,反对盐铁官营,认为国家不应与商贾争利,富商就是富国,“贫吾民也;富亦吾民也,彼之所有;孰非吾之所有哉”。他还提出“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所谓为民理财,即发展生产,使民有财,取民之财要合乎义理;反对将国家财政“专用之以奉一人”。

——摘编自《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璿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潜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1905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系统学习了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广泛交际的能力,1912年,顾维钧应召回国服务。1918年参加巴黎和会,主张“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必顾虑被迫签订的中日条约”,舌战群雄,驳斥他国的侵略,引起强烈反响并拒签和约。191211月,担任华盛顿会议全权代表。在以他为核心的代表团努力下,《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签订,日本允许将胶澳租借地交还中国,海关全归中国管辖,所有德国在山东的优先权,日本一律放弃。抗战初期,他为争取国际援助,奔走于西方外交界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为国争取到了尽可能的外援.1944年,顾维钧被选为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首席代表,参与联合国筹建,对联合国各项基础性制度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据孙慧娟《顾维钧:用法理捍卫国家利益》等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1月,波兰组成联合政府并很快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承认,并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在会上波兰代表提出了恢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波兰边界问题。为此,巴黎和会还组成了波兰事务委员会。经过委员会的决定,波兰通过一条“走廊”获得了一个出海口,但波兰和德国都对此决定表示不满。波兰与德国间的西边界问题在大国广泛干预下,后来依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而波兰东部边界问题,由于苏俄没有参加巴黎和会被搁置,最终导致1920年苏波战争的爆发。这是巴黎和会政治结果延续,同时也是波兰政府在战胜国支持下,想要借助于武力解决“波兰问题”的尝试。在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发给苏维埃一份照会中,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就波兰东部边界发表的宣言为准则,要求苏波双方撤军,立即停火,这条苏波边界线就是著名的“寇松线”。但苏波双方均不接受。

——摘编自南庆东《苏联对波兰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兰边界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兰边界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
2022-05-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历史上不仅建立了较为强大的政权,还推进了民族文化建设。契丹建国之初太祖神册五年(920年)创制契丹大字,太祖弟迭刺在参考回鹘文字的基础上改制契丹小字。史载契丹大字是借助汉字字体并增减笔画而形成的,契丹小字同样是借用汉字偏旁但又吸收回鹘文字的特征而成为拼音文字。当时的契丹人不仅用本民族文字勒石立碑,还用以进行文学创作。女真文字于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完成创制,以契丹、汉两种文字为基字,或取其音,或取其义,为推广本民族文字,女真统治者很早就创办女真字学校,并设女真进士科,以女真文进行考试。蒙古文字最早创制于成吉思汗新中国成立前夕,学者称其为蒙古畏兀儿文字(回鹘式蒙古文)。元世祖忽必烈时又命吐蕃僧侣创制新的文字并颁行,后人称之为八思巴蒙古字,当时规定用它“译制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为推广八思巴字,元廷在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立学校,培养相关人才。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意义。
2022-05-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努尔哈赤晚年,后金政权面临明朝、漠南蒙古、朝鲜李氏政权的严重威胁,内部满汉分离、社会秩序混乱、君权受到其他贝勒牵制等一系列问题。皇太极即位后,毅然说服众贝勒,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强调满、蒙、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对汉族民众政策作出调整: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犯,放宽惩治。同时,皇太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行优礼汉官的政策,将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马匹等赏赐,并委任官职。皇太极即位之初,按照努尔哈赤生前规定,采取四大贝勒按月轮值,共同掌管国家机务,皇太极的实际权力并不大。1626年九月开始,皇太极增设了总管旗务“八大臣”和佐管旗务“十六大臣”,有的与诸贝勒坐在一起“共议国事”,有的直接参与“佐理国政”,有的专门负责“出兵驻防”,稀释了三大贝勒的权势。

——摘编自杨新刚《大清风云——皇太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太极改革的影响。
2022-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文综冲刺(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中期刘晏说:“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他提出赋税征课的三个原则: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二是“知所以取,人不怨”,三是对农民实行“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的政策。他在大历年间曾对户税、地税进行整顿,改变税率,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改革盐法盐制,用“官商分利”的禁榷制度取代了“官方专利”的禁榷制度,创立常平盐制度,采取自由经营方式进行盐法改革。

——摘编自丛建阁、刘振锋《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与赋税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赋税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刘晏赋税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崇焕(1584-1630年)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摘自明代张岱《石匮书后集》

材料二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摘自乾隆帝《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材料三   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间也,天下震动,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么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

——摘自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袁崇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8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帝国不断的扩张过程中,由波斯贵族组成的原有统治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政治上被征服民族时时企图恢复独立,乃至国王任命的地方大员也往往谋求割据。经济上波斯帝国的西亚和埃及是经济发达中心,而伊朗和中亚地区还处于奴隶制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帝国形势基本安定之后,大流士着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流士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另设专司征收各省贡赋。总督、将军、司税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国王还经常派出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行,被希腊人称为“王的耳朵”。大流士深知法律对于巩固帝国的作用,制定一系列的严刑峻法。针对波斯帝国的疆域十分广阔,货币和度量衡混乱的现实,大流士一边下令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一边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省区总督只许铸造银币。

——摘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士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流士改革的作用。
2022-04-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晟(727-793年)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他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他攻灭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被赞为万人敌。李晟坚持以封建的忠君思想训育部下,善知部下之长,经常提拔部下,治军严明,赏罚必信。他镇守西陲,屡立战功,被册封合川郡王,后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783年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出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世称李四平,他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驻守泾州,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多次主动请和。在作战指挥上,他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谥号忠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晟取得很多历史成就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