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精兵简政是中共为了克服根据地严重的财力困难、维系抗战局面而主动提出的精简机关、休养生息的应对之策。精兵简政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精兵简政逐渐开展过程中思考总结出来的,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主要有五项,即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对官僚主义。就范围而言,精兵简政所涉及的有军队系统、政权机关、群众团体与教育等部门。就任务而言,精兵简政不仅关系着抗战能否取得最终胜利,而且关系着人民负担轻重和根据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局势。就阶段而言,陕甘宁边区、晋冀鲁像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都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

——摘编自把增强《抗战时期精兵简政的六大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精兵简政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精兵简政的特点。
2021-09-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6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初任教师的袁隆平开始做研究,传承和应用了孟德尔创立和发展的现代遗传学,用其指导育种。1960年他开始研究水稻,并以自己获得的数据体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袁隆平从前人的科学积累中得知杂交优势和杂交玉米、高粱的成功,得知水稻不育现象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对杂交水稻的尝试,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撰写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挑战了经典遗传学理论,极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他和他的团队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甚至在其试验田遭人毁坏后,仍顽强地继续研究。在多年农田实践和大胆研究中,对先前文献有继服承、有突破。1974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5稻品种“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并很快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摘编自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隆平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1-09-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0月,应中国政府的申诉,国联大会通过报告书,建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及其他乌远东事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参加的会议,调解中日冲突。13日至24日,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190国与会,日本拒绝参加。会上,中国代表顺维的费来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功。但俞周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美系,谁都不愿率先制戴日本。控制会议的英美两国会前商定定不提出任何有损子对目关系的提权,这定会议精一无效果。会议最后通过的宝富只是强调九国公约的和平原则,要求停止战争行动,却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甚至连侵略方和抵抗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便草草收场。这次失败的会议使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亚太地区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中国希望列强出面牵制日本的想法彻底落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鲁塞尔会议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2021-09-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的俄国,地主的大田庄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俄罗斯文明象征之一的古老的村社普遍存在,农民继续受到掠夺并走向破产。助荡与危机定:19067月,斯托雷平出任大隆会议主席。他主张在强权领导下与专统相结合进行改革,走谨慎的变革之路。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向村杜的土地,推动颁布了(《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若干规定的变更与补充》的法令,规定农民有权从村社分离出来,有权使份地成为私产并允许出售。1911611日,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侧》,规定农民的份地自动变为私产。斯托雷平改革使200多万农户退出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经济”,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手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改革收到了经济上的奇效,俄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村社依旧残存,直至苏联全盘集体化为止。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改革。
2021-09-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秉忠,那州(今河北省那台市)人,元初政治家和文学家,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改名秉忠。刘秉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所不精。1250年夏,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万言书,就正朝纲、选贤任相、修史定历、尊孔复祭等内容,提出了“以儒治国”的施政纲领。在国攻大理城时,忽必烈号令蒙军踏平大理。刘秉忠等人冒死进谏,忽必烈最终放弃了蒙古屠城旧制。刘秉忠还参考中原制度,制定内外官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系。1264年,在奉命主持新都城建设中,他以《周礼考工纪》为指导,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规划建造了大都城。刘秉忠以其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

——权学宜《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秉忠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做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6年以来,美苏在核军备控制上的立场一直相左。美国主张把军备控制与核查相联系,苏联则坚持把停止核试验与核查等问题分开。1957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禁止核试验的主张在美国暂时消退。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率先建议不再实行军备控制与核查相联系策略,单独达成暂停核试验两年的协议。1958331日,苏联宣布暂停所有核试验,呼吁英美也禁止核试验。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公众赞成禁止核试验。同时,国际社会反核运动向纵深发展。根据安排,英、法、美、苏四国首脑于19605月在巴黎召开峰会,讨论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但由于在会议召开前夕,美国U-2侦察机入侵苏联被击落,导致首脑会议未能如期召开。美苏禁核谈判相互指责,美国希望以核查为切入口,打开苏联社会大门,苏联同样把禁止核试验作为对美冷战的工具,双方核谈判陷入僵局。

——摘编自刘子奎《核查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禁止核试验谈判(1957~196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禁止核试验谈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禁止核试验谈判破产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时任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再三强调:“我们苏区,决不允许有一个贪官。”陕甘边根据地在军队内部建立了保证官兵廉洁的制度,颁布了《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对没收豪绅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的财物而不报告者治罪。边区政府对贪腐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利用重典打去贪腐分子。我党还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严以律己,做清正廉洁的典范。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度,所有物品均由财经委员会按每人的最低需要发给。苏维埃政府把加强干部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党还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苏维埃边区的廉政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陈红《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廉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廉政建设的原因。

8 . 材料诸葛亮(181~234年),琅琊阳都人。诸葛亮七岁时父母均离世。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群雄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的故乡也遭到了曹操军队的血洗屠杀。诸葛亮兄弟被迫离开家乡,在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爱读兵法和《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诸葛亮经常和徐庶、庞统等有才华的年轻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并成为挚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又夺占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范志忠《诸葛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对外侵略的祸水急骤囤积,欧洲和平格局被打破。希特勒虽然野心很大,想称霸世界,但他连一举占领欧洲的力量也没有,只能一步一步地来实现他的扩张计划,或者先向西线出击,或者先向东线出击,而不能两线同时开战。他下决心接受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竭力避免两线作战。在当时的局势下,制止德国外侵祸水的进一步溢出,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共同目的,当时对希特勒最有效的制裁是苏、英、法结成可靠的、紧密的军事同盟,但是英、法一心实行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处心积虑地祸水东引,挑起苏德战争以从中谋利,因此对苏联提出的苏、英、法谈判毫无诚意。193981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该条约的签订,是面对英、法的绥靖,集体安全无望,德入侵波兰之箭已成离弦之势,苏联不得不退而自保的产物。

——摘编自张玉璋李周全《外交推迟战争的范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21-09-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工业体制,从许多方面来看,是苏联工业中指令性体制的翻版。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1978年之前,解决这一弊端的主要办法是把决策权下放到省甚至县一级。但是,这种指令性体制的基本特征却仍旧未动。1979年,中国的计划制定者已开始了改革这种指令性体制的试验:允许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竞争,而在这之前每家企业在本地区的市场享有垄断;另外,他们还试图重新利用奖金来刺激工人和管理人员,而且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1-09-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