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由宋入元的遗民学者胡三省,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曾任小官,宋亡避归乡里。三省精于史学,立志为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作注。注释初稿在战乱中遗失,他复购他本《通鉴》重新作注成书。《通鉴》胡注用力精深,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八个方面。第一是音读,即对一些生僻字注出读音。第二是官制,注某官名的职掌、品秩、设立时间等。第三是名物,对一些当时人已不熟悉的古代物品、概念进行解释。第四是地理,注古代地名的建置沿革和名称变化。第五是前后照应,注《通鉴》所载事件、人物的先后联系,诸如某事为此后某事张本,某人某事见此前某卷某年,某字号即此前某卷某人等等。第六是改正错误,指出《通鉴》记事中的一些疏误并进行考订。第七是事件补充解释,对《通鉴》中一些记载过于简略的重要问题补充材料,作进一步说明。第八是对《通鉴》中某些事件、人物的评论。清四库馆臣评为深得注书之体足为千古注书之法。而且,胡三省通过注释中有限的评论,抒发了宋元鼎革的亡国之痛。

——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三省的史学贡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2023-1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

——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材料二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狄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秦半两钱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其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
(3)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
2023-11-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记忆以及二战前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使得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口号失去吸引力。在二战前的和平主义运动中,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数百万民众寄希望于国联来防止战争。英国对德宣战后,和平主义和绥靖主义思潮在英国仍有很大影响力。英国民众不再像一战时那样用欢呼声以及对军事荣耀的期待去迎接战争,相反,二战被视为一场人们缓慢接受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政府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政府的战争动员话语较少涉及人民。负责政府战时宣传的信息部由于机构庞杂、分工不明、人员业余等弊病,给人留下愚蠢且无能的负面印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动员话语逐渐出现“人民战争”的转向。“人民战争”话语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必须建立“人民的和平”即符合“人民”利益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工党最终赢得大选,映射出“人民战争”话语承载的价值理念在战后英国的社会吸引力,为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确立提供了基础。共识政治的基础主要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说明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生成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桓英(19212022),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1945年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50年,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1958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职。1979年,李桓英第一次走进“麻风村”,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距离,李桓英却主动与他们握手。此后四十年里,她跑遍云贵川地区,多次往返甚至长期居住在云南省勐腊县,劝说病人坚持服药并亲自喂药。20世纪80年代初,李桓英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率先开展非隔离的就地短程联合化疗,缩短了疗程,年复发率仅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要求。1996年,她首次提出“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结合的模式”,攻克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2007年,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2021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摘编自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桓英的主要贡献及其作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桓英所呈现的精神品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户数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法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札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继而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鲜卑民族在婚姻丧葬习俗、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汉族一样,具有同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相融合。

——摘编自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


(2)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文化变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综合材料二和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8 .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获得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 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材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根据以上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