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近代警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的产物。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参照西方警察机关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天津之后,要求清政府的军队不得驻守天津。因此袁世凯从自己的新军中,调拨了3000名,军装换警装后进驻天津。之后,慈禧颁旨,令全国各地都效仿袁世凯设立的警察及其制度。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末,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是以清末警察旧制为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强军事独裁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袁世凯上台后不久,把组织警察网的工作提上日程,在警察机构、警察法规及警察教育等方面的警政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使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略具规模。

——摘编自韩延龙《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洋政府警察制度的意义。
2018-1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选修1 综合检测-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2 . 对日讲和的根本方针,同时拋弃过去的感情,促进韩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这对东亚邻国也是有利的。在朝鲜战争趋于稳定的1951年10月,日韩双方进行了有关建交问题的预备会谈。1952年2月,日韩之间进行了正式会谈。尽管日韩会谈并不顺利,但出于共同的战略考虑,经过14年的谈判,两国终于在1965年6月22日签署了《日韩基本关系条约》及相关协定,恢复了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祝曙光《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韩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韩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2018-1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政治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 1933 年 5 月 17 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 1940 年 5 月 13 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材料一中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史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表现(各举一例)。
2018-12-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魏正始以后,更尚玄虚,公卿士庶罕通经业”,使儒学治入汉末经学的僵化繁项的理论模式的危险。有才俊之士,或潜心于文章诗赋,以显亲扬名;或披玩于老庄、释氏之书以安身立命,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局面。

唐朝是一个文化多元融合的王朝,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对佛教的批评一直未曾中断,韩愈在其《原道》中,批评佛教徒与道教徒不劳而获: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他明确指出,佛教是“夷狄之法”。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排佛者用夷夏之争来表达对佛教的排斥。如果说绝大多数的唐代士人之排佛,是基于对佛教具体社会弊害的忧虑,那么韩愈之排佛,则是出自对中国文化传统行将失坠的深刻忧患,在反复申明佛教为“夷狄之法”的声音中,他所表达的是对“中国之法”衰落的强烈担忧,是“亡天下”的忧虑,挽救文化之危亡的使命感,是儒道的衰微与文化的失坠强烈的儒者意识,使韩愈则是用儒学复兴的宣言和不懈的意志,力挽文化失坠的狂澜。为拯救文化的患难,他用新的视野、新的精神,对儒学做了更具生命力的解读,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落识。正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论韩愈》一文中对韩愈做出的评价:“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折点之人物也。”

——摘自百度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复兴儒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愈复兴儒学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1937年埃及最后一个加入国联时,加入国联的国家达63个,这只是占当时世界国家总数的30%。由于缺乏作为世界性组织应有的作用,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只有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也就是会员国中的大国利益不受妨害、或各会员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似乎用得着国联时”,国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它成立的短短20年间,1946年4月18日,出席国联会议的43个会员国一致表决,宣布从次日起国际联盟不复存在。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国际组织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联进行评价。

2018-12-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的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矛盾之所在。

——摘编自(日)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的协议,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蒋介石出访印度的历史背景,并简要指出蒋介石与甘地产生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中后期,藩镇势力崛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唐王朝的税收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均田制不断受到破坏,大地主与贵族们往往借助各种手段将国有土地转为私有,政府掌握的土地日益减少;人们对于税收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表示出强烈不满,官员往往借助税收的这种特点任意增加苛捐杂税,社会矛盾尖锐。于是,唐德宗建中元年,唐朝颁布“两税法”,代替原来的“租庸调法”。这不仅是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且是以国家法律形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重大变革,因为随着“租庸调法”的废除,与租庸调法联系在一起的均田制—政府直接控制全国土地的、法理上“土地国有制”—实际上也正式宣告废除了。这就为土地私有制和契约租佃制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还意味着农民对官府和地主豪绅的人身依附地位减弱了,因为“两税法”着重按财产多少征税,实际上废除了力役;而且实行“户无土客,以现居为薄”的原则。这意味着消除了以前的“客户”对“主户”的依附地位或低人一等的地位。同时,两税法的征税时间与数量相对统一,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减少对农民的剥削。所以说,两税法的实行,是中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参考庞卓恒《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分析唐朝“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两税法”改革的特点与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1420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在萨格里什开办了航海学校,修建了天文台、研究所、图书馆、小教堂,并聘请当时最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最知名的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制图家、造船家、仪器家。恩里克王子制订明确的地理政策,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1441年,恩里克派出探险队在西非登陆并首次俘获绑架了非洲黑人,并带回了一些金砂和鸵鸟蛋。1448年,恩里克下令在阿尔金海岸建立一个据点,它成了欧洲人在西非海岸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和居民点。奴隶贸易开始后去西非航行利润颇厚,恩里克亲王便从冒险家们的所得中征抽1/4金额的税收。1455年,威尼斯人卡莫斯托在恩里克亲王的批准下,率船到了冈比亚河地区。在该地区进行了易物交换,并记述了这里的各种蔬菜、河马、大象。恩里克死前还留下遗嘱,把来自西非的岁入用于在几内亚地区设立主教区,每区应有一个神甫。

——摘自张箭《未曾远航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恩里克推动远洋航行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恩里克航海举措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他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在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还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摘编自马国军等《柳宗元在柳州》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10 . 漫画是借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段,以简单的线条,达到针砭时弊目的的艺术形式。以下不是属于这幅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牙医”与“屠夫”
(说明: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上写着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
A.二战已全面爆发展B.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已破产
C.德意日已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D.法国已沦陷
2018-12-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