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万历元年,他提出“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逐级考核。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此外,建立了随事考成的制度,要求各衙门将逐日的章奏登记,立文册两本,一送六科,一送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针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裁减冗官冗费,甚至要求皇室节省开支,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赋。重新清丈全国土地。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清丈基本结束。清丈后的田地总量,比弘治时期的田地总量多了300万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一条鞭法的实质,是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它使原先繁多的杂税归于一条,又将原先按丁征收的役改由丁、田分担。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此时,户部太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海内肃清”,边疆稳定。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改革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其鉴(1893—1928),广东广宁人。他是五四运动时期广东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周其鉴等在广州开办“爱群通讯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党的领导和周其鉴等的努力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新学生社”相继成立,团结教育了广大青年。1924年4月,周其鉴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广宁开展农民运动,对地主豪绅的反革命活动采取了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革命措施,先后取得了潭布之战和螺岗大捷。他奉命组织广东农军并任副总指挥,后又奉命率农军北上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率农军从湖北转战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党又派周其鉴重返北江流域领导农民坚持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1月,在清远牺牲。

——摘编自元邦建《周其鉴与广宁农民运动》


(1)简述周其鉴参加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
(2)概括周其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4 . 史学家黄仁宇说:“他(王安石)的设计主旨在使财政部分商业化。可是如果他不能在下端造成各种财物统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基本的数字就加不起来,而上端的法令也只靠高级权威强迫指示执行,既不自然,也迟早必会破裂。”这说明王安石变法败于
A.法律手段B.商业自由C.行政强制D.体制腐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41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6 . 1978年,当时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知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B.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目标
C.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迸发出了活力
2021-06-18更新 | 118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年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021-06-15更新 | 2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68次组卷 | 4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