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推行的某一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荆公惠民之政也。”这一措施(     
A.力图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以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之前的募兵制
C.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来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D.改革科举制度立足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祯(1271年﹣1368年)生活于元朝初期至中期,家乡东平,元初已文人荟萃,其中孟祺任山东西道的劝农副使,也是元初《农桑辑要》的主要编纂者之一。这些人的思想和言行,对包括王祯在内的东平知识界必然有所影响。王祯任宣州旌德县尹。在任期间,他生活俭朴,曾捐出薪俸兴修当地的学校、桥梁、道路,教农民种植树艺,施舍医药给有病的穷苦人。由于王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颇有好评,人们称他“惠民有为”。他立志编写一部《农书》,《农书自序》开头就说:“农,天下之大本也。”王祯重视对新发明的农器和生产技术的搜集。在《农书》中,他从实用目的出发,着意比较南北方的农具、耕作和蚕桑方法等的优劣,加以介绍,交流推广。《农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和江南水田农业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农器图谱》是全书的重点,收有插图共三百零六幅,把农具列为综合性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王祯开始的,此后的农书和其他书籍所记述的图绘农具多以此为范本。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祯对农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对农学发展贡献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驿递是官方的主要交通制度,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负责供应来往官员的吃、住、夫役、和车马等交通工具。这些负担分摊给就近的劳动人民。明初驿站有严格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是辗转相赠。官员住在驿站,百般需索,捕人掠盗骚扰不已成为酷虐的暴政。张居正于万历三年(公元1575)颁发通令,任何官员非军国大事一概不准领取通行的印信,同时又大力削减驿站的供应,违章擅用驿站官员,严加惩治,概不手软。纵子驰驿的甘肃巡抚侯东莱,太原府的官员,太仆寺的大僚等都因此被纠劾,受到惩罚。从此以后官员们乘舟车、住客店与一般旅行一样,自行负担旅费,多年积弊被扫除了,“小民欢呼歌诵”。

——摘编自《中国古代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意义。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日本军国主义虽日暮途穷,但仍负隅顽抗,美国原子弹虽然试爆成功,但实战效果尚难预卜,美苏英之间新的纠纷不断出现之际,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了会晤。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对德国和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7月26日以美中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这次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但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美英和苏联的分歧和争执也日趋激化。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茨坦会议所产生的影响。
2022-0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6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7 .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又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监察机关)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一本送内阁查考。若地方抚(巡抚)、按(巡按)行事迟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明朝本有考核成宪,但念旧因循,虚应故事,已成空文。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摘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张居正吏治改革。
2021-08-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6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联合殖民地正式脱离英国,对这种“脱离”比喻最贴切的是
A.“逼上梁山”的造反B.“儿大不由娘”的分家
C.“离家出走”的背叛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唐初,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寺院僧侣的传播,饮茶之风迅速兴起,茶叶生产发展很快,购销两旺,商民业茶而富。盛唐之后,政治动荡,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缩小,税源锐减,藩镇截留中央税赋,中唐时期国家出现了财政危机。禁榷制度早在西汉就建立了,比如盐铁专营,但唐代以前,茶叶专卖制度还没有形成。782年,唐德宗“税天下茶漆竹木”,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826年,王涯为相,大改茶法,自兼榷茶使,推行茶叶专营专卖的榷茶政策,强令各地移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禁止商人与茶农自相交易。宋代禁榷法、明代茶马互市制度、清代官榷制基本上都是在唐代榷茶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潘林《浅谈唐代榷茶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榷茶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榷茶制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中开始萌发争取民族权利的思想,解脱苦难不可能通过“救世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发生大规模排犹运动……希特勒的排犹运动更是骇人听闻,它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897年在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鼓吹者)的领导下,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的倡导者从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帮助实施其纲领。

——根据季国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整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杜鲁门总统就向英国施加压力,要它立即给10万多犹太人幸存者颁发进入巴勒斯坦的通行证……19471129日联大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8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当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3,占有土地只是巴勒斯坦土地面积的6%,而联大决议划归犹太国的面积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8.7%。

——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杜鲁门总统为什么向英国施压。如何评价联合国“181号决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