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海军。1868714日,明治天皇在宫中审视了军务官的表折,折上写道: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明治天皇立即谕令全国;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在此谕令下,幕府的海军全部转到了新政府制下,各藩所辖的军舰也几乎“献”给了新政府,在天皇的旗帜下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军使用的一切军规。日本兵部省计划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规200艘,装各蒸汽铁甲舰50艘,海军经费提到和陆军经费等同的高度。为加快海军建设,明治天皇于1887年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作为海军建设费用,此举带动的海防损款总额达到103万。1893年,明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1/4薪俸用作造舰。

——摘编自陆培法《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原因。
2021-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严复认为:治民之刑法,国人早已有之;治官之宪法则是我国所旧无。而控制和规范执政者和政府的根本大法,就是宪法。立宪政体中,政府尤其要守法,“其所守所由,草苹大经,必不可畔者斯为宪法,惟专制无之”。而要求执政者和政府谨守宪法和法律,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治体制,因此,立宪要求政府遵宪守法,对国人来说,这不仅涉及政体的改变,也涉及思想观念的重大改变。那么,如何使执政者及政府守法?这要求确认人民主权者的地位,确立保障基本人权的立宪宗旨。只有确保基本人权的不可侵犯,才能建立起有效“治官”的法治。他还指出:“立宪之国,最重造律之权,有所变更创垂,必经数十百人之详议。议定而后呈之国主,而准驳之。此其法之所以无苟且,而下令常如流。

——摘编自《严复的宪政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严复的宪政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宪政构想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497年,孔子带着自己的一批学生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奔卫国。卫国大夫莲伯玉,以贤德闻名于诸侯,孔子与他相交甚厚。卫国人子夏、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们在卫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称扬,使孔子在卫国的知名度不亚于在鲁国。孔子弟子子路还试图和卫灵公建立联系,使孔子得到重用。

后来孔子又到过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但均未得到重用。虽然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可孔子依然自信极坚,毫不动摇。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公元前484年,在外颠沛流离十四年后,孔子又回到了鲁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和文献整理等工作方面。

——摘编自李甫云《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周游列国先奔卫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周游列国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观察《二战后初期的美、苏、欧关系》的漫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美苏对峙严重威胁战后欧洲安全B.欧洲在美苏对峙中立场摇摆不定
C.整个欧洲在美苏对峙中倒向美国D.美国控制了欧洲建立起单极世界
7 . 面对“积贫”积弱"的现状,北宋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王安石变法更侧重于
A.澄清吏治B.培养人才C.增加收入D.充实边防
8 . 有史学家们称他“容圣天成,才能非凡”,也有说他是“夷狄僭伪,沐猴而冠”。他是
A.孝文帝B.冯太后C.商鞅D.秦孝公
9 . 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变革的出发点都是救亡图存,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可谓同途殊归。

材料一   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1856年,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战后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舰队武力叩关,日本被胁迫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

——摘编自上海高级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日本西南诸藩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武装倒幕。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起用地方武装,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先后组建湘军和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摘编自上海高级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决意效法欧美,“脱亚入欧”,实行明治维新,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地税改革,使政府获得稳定收入。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面对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要求在保留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清政府放手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督办军事和民用企业。清政府也曾派幼童留学美国,但1881年全数召回。原因是“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

——摘编自上海高级中学历史课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日面对列强要求的应对有什么不同?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面对民族危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从指导思想、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身份和文明开化方面比较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指出两国改革同途殊归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41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