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上卿。史书记载正考父恭俭从政的故事。正考父贵为帝室之胄,且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正考父的美名和故事,《史记·孔子世家》《左传》等典籍均有记载。《孔子世家》载:“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日:‘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馋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其恭俭也如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正考父的美名和故事被许多典籍记载的原因。
(2)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了正考父,你认为习近平希望党员干部从正考父身上领悟到什么?
2022-09-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一直以来的传统儒家学者对此段文字都避而不谈。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对此特别作出解释说:“盖当时旧制,见国君必见其夫人。如今泰西诸国皆然”。同时期谭嗣同在自己的《仁学》中提到“仁之为道也凡四:……曰男女内外通,子见南子是也”。1903年湖北学生在报刊发表的《支那女权愤言》也认为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种礼节,是尊重女性的体现,并提出“孔子而生于今日中国,有提出男女平等之问题者,孔子必与于名誉赞成员之列,而不否决之也”。

——摘自夏晓虹《晚清女权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对“子见南子”态度的变化及出现新解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出现不同解读及其不同时期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1-08-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下列有关兵马俑的评说最为正确的是
A.1980年冬天,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农民偶尔发现兵马俑坑的存在
B.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命人设计兵马俑建筑群
C.兵马俑为秦始皇陵中的一组陪葬坑,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兵马俑坑出土大量青铜兵器,采用不同的铜、铅合金比例锻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秦集史》记载:“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这说明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
A.借鉴了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B.秦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C.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新制度D.东方诸国的改革失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冲(450年—495年),北魏外戚重臣。为人大度,行为严谨,寡欲磊落,勤劳忧国。宗主督护制是自东汉以来,士族门阀地主发展的产物。北魏前期被一直沿用,他们享用"宗主"的名义督护地方,替朝廷征收租赋。在此情况下,"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甚至"百室合户、签丁共籍"的也不乏记载。同时,官吏畏于权势多与"宗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李冲提出,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主要负责核查户口,催督租调。冯太后十分赞赏李冲的主张,她说,立三长则科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孝文帝支持李冲的主张,立即"遣使者行其事"。

——摘编自吴少珉《北魏名臣李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主张三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冲提出三长制的意义。
7 . 据某话本记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老妪喂鸡豕,唤“罗,吵,罗,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霜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该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王安石变法引起民间普遍不满B.话本因为艺术加工而不可采信
C.王安石变法维护豪强地主利益D.话本还应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既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

——百度百科“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在今天,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它们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几个加勒比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七十个,这个数字目前还在增加。英语在100多个国家被列为外语教学的第一外语。世界上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能熟练使用英语,在世界五大洲均有讲英语的国家和人民。英语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地区性组织和行业组织中的通用语言。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

英国在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的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的约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据百度文库资料整理

材料三   “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

材料四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文化机构,到2014年底,在全球126个国家已建立476所孔子学院。“读经典、兴国学”也在中国国内蓬勃兴起。

——据2014年12月8日东南网资料


(1)列举秦始皇、孝文帝在语言文字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简述其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概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语言文字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
2021-08-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人附受封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姓名封爵《汉书》所载户数《史记》所载户数
于军安陵侯一千五百五十户—千五百一十七户
李隆强遒侯五千五百七十户五千五百六十九户
徐卢容城侯七百户七百户
仆黥易侯一千一百一十户未载
范代范阳靖侯六千二百户六千一百九十七户

A.《史记》所载更为可信B.《汉书》反映民间意志
C.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D.文献史料主观臆断普遍
2020-12-3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学家何顺果《世界史》记载:“日本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可分三个不同阶段:(1)蛮学时期(2)兰学时期(3)洋学时期”,其中“洋学时期”是指
A.早期传入日本的中华儒家文化B.美国叩关后,英、美、法为主的西方文化
C.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D.18世纪荷兰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