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3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英、法这种政治企图最终落空的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C.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D.纳粹德国发动的西线攻势
2022-04-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1939年1月,当人们(指美国人)被问到“如果德国和苏联之间爆发战争,美国人希望哪一方取得胜利”这个问题时,83%的人支持苏联取得胜利,而17%的人支持德国。对这一现象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A.纳粹德国的威胁日益扩大B.美苏已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C.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已趋同D.美国已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2022-04-0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20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该党党魁后,又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32年底,通过竞选该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该材料最能说明
A.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B.法西斯政权代表德国群众的利益
C.纳粹党的宣传具有极大的欺骗性D.民主程序掩盖了纳粹党专制本质
4 . 《欧洲史》对“一战”有以下描述,“妇女们在兵工厂里装配炮弹,因此被谑称为‘军火商’。然而,田间、工厂、办公室、运输等工作为妇女们打开了劳动世界的大门”,该现象反映了
A.妇女为战胜同盟国做出重大贡献B.妇女的政治地位因为一战而提高
C.一战客观上改变了妇女传统地位D.一战使妇女普遍进入了生产领域
2022-04-0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述,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A.一战摧毁了德国的工业经济B.拿破仑对外战争有非正义性
C.一战中德国的军事装备落后D.经济是战争胜败决定性因素
2022-04-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战场形成了三条战线(如下图),以下对第条战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战中的最具决定性的战线②坦克在该战线首次被英国使用
③德国施里芬计划在该战线破产④该战线主要由英法对德奥作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04-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晚期的某一条约中写道,“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受到法国的进攻,无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奥地利B.德国、奥匈C.英国、法国D.英国、俄国
2022-04-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899年德国外长在一次演说中提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该演说可直接说明
A.列强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C.英德矛盾是列强间最主要矛盾D.“一战”是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结果
9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企图采用的政治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既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B.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C.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D.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诸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并拥有监督国家个别行政部门的权力,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1月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一战后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以便在失去控制之前就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以公开协商的方式更为适宜地解决问题。对于国际联盟的认识,①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它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②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则认为“该联盟实际上几乎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尝试”。

——据华尔脱斯和霍布斯鲍姆著述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列出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
(3)对材料三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侧重①,请从国际联盟的意义角度予以说明;侧重②,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