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历史观是看待历史的观点。

材料   黄仁宇一贯的“大历史”观点: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数字上管理乃黄仁宇“大历史”观中的一个枢纽性概念。黄摩崖(当代“大历史”写作的新锐代表)的“大历史”理念基本包含了黄仁宇大历史观的特点,比如以小见大,讲究历史纵深,中西对比等等,但不同的是,黄摩崖的“以小见大”是扎根于详实的史料,也没有依赖于生硬的技术分析,而是瞩目人性的复杂以及整个文明的活态,行文充满了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以材料中一个“大历史观”(任意一点或几点)为指导,评析世界近代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论题具体,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年份主要事件
1841年1月英国武装占领香港岛
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189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919年1月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不退还
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1945年8月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2020年是恩格斯诞生200周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领袖。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51年到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恩格斯的汇款3121英镑。恩格斯还承担着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120篇文章的工作。这样通过汇款和稿酬,马克思家有了稳定收入,过上了体面的生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经过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的整理工作。第三卷又用了差不多十年。与此同时,恩格斯自己还先后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被认为是继《资本论》《反杜林论》出版以来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文献,它们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原始历史研究领域里的卓越成果,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和巩固具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及其优秀品质。
2020-02-05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2月第01期(考点15-2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公元805年2月,唐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行使内相职权;提升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执掌起草国家文件法令之权,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政治上革新派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下令取缔“官使”,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据分裂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在用人路线上,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方面革新派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方面,一是设法委派素有威望的老将范希朝,担任右神策统军;二是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三是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进而削平藩镇。在短短456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最终以失败告终。

——据卫克兴《柳宗元与“永贞革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永贞革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代“永贞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 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思想家章太炎曾大力研究明史。清末“排满革命”是重要社会思潮,章太炎是最有力的倡导者之一。清人“灭支那而毁历史”,以致“明之遗绪,满洲之秽德,后世不闻”,这显然是章太炎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要投身明史研究,以保华夏文化之种。而他的明史研究则为他的“排满”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武器,其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以“夷夏之辨”为核心的种族光复思想。晚年,章太炎回忆说:“明末满人攘我神州,近三百年,我人今日独能恢复我固有之国土。盖亦以儒者提倡民族主义,已深入人心”。他所谓儒者所倡之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夷夏之辨”。在进行明史研究时,他一方面对明人所代表的华夏“年历冠带”表示推崇,另一方面则着力于将满洲刻画为“夷狄”,渲染其野蛮与残暴。章太炎是“以一个明朝遗民的思想,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对其明史研究特色的一个极佳注脚。

——摘编自尤学工、余康《论章太炎的明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明史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章太炎明史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进行简要评析。

2018-04-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Ⅰ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春秋末期) 范袭耕作于五湖,教当时落伍于中原的当地越人制陶、养鱼等技术,使该地制陶、养鱼技术富甲天下: 提出“经济循环”、“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完物上种”、“薄利多销”、“资金流转”、重视地利“平来齐物价格”理论;其贸易范围之广,南及楚、越,北达辽东,西逾晋陕。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摘编自侯同江韩立样《商圣范蠡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范蠡务农经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范蠡发展经济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2018-05-0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都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将不被视为和平条约;任何国家都不能用任何手段去侵吞其他独立国家;废除常备军,以自由公民组织取代,……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在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创立万国公法,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样才能保障和平。

——摘自康德《论永久和平论》

材料二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

——摘自《国际联盟盟约》


(1)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和平思想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2019-01-30更新 | 249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9历史试卷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萨迦班智达(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班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藏民福分,如油尽灯昏”。此时,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蒙古大汗的次子阔端准备在西藏寻找一位堪为诸方导师的藏传佛教人物,以领袖群伦。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 萨迦班智达。1244年,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 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阔端与萨班就西藏归顺蒙古王朝事宜,经协商,达成共识。会谈之后,萨班留在凉州,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其中,八思巴以后成为元朝第一位帝师兼管总制院(宣政院)事,恰那多吉被(元)朝廷封为白兰王,兄弟俩返回西藏后,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

——摘编自樊保良《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
2020-01-18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1期(考点15-2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