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挽救日益衰败的农村现状,乡村复兴从口号变为社会实践运动。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在各地创建县政建设试验区,率先进行乡村建设的试验。在试验区,乡建领导者加强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改革教材、完善学制、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济上,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并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向农民发放贷款,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根据国民政府有关自治事务的规定,不少实验区开展调查户口、整顿税收、成立民团或警察局、组建自治团体等工作。乡村建设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总体上却出现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秉琦(1909-199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苏秉琦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考古事业,“考古是人民的事业”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人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地考古材料的出现,考古工作成为非常繁重且有突击性的工作。他指出:“仅仅依靠少数专业考古和文物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使考古工作成为全国规模的有组织的群众性工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认为文物考古工作是能够为四化做出贡献的,利用考古新材料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就会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他身体力行,将深奥的考古知识转化为公众文化知识。同时,他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多元论等思想都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蒙河、麻赛萍《苏秉琦考古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秉琦考古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苏秉琦考古思想的因素。
2022-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其中之一,简称“南联盟”。由于利益分割的现实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旨在分裂的武装冲突事件,南联盟坚称对科索沃地区拥有主权,采取强硬镇压措施。基于巴尔干半岛重要战略地位的考虑,和图谋借机排除被其视为异己的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权的需要,1998年底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开始介入,进而发动科索沃战争,迫使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1999610日战争结束。战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继科索沃战争后,北约将武装干涉他国内政、先发制人提升至战略层面,不断突破联合国安全底线,挑起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进一步沦为进攻性军事集团,为服务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

——摘编自王则静《北约为何成为世界动荡之源》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后北约在国际政治局势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在兼采众家关于《宋书》编纂成就的基础上,制成新史。他删改因本朝人写本朝事而造成的曲笔讳饰;在史料的取舍上趋于客观,力求对于刘宋历史的撰写达于“实录”;同时补撰了自永光以来14年间的史事,从而使得刘宋一代之史臻于完备。他开创了“因事附见”的编纂方法。此外,沈约还在《宋书》之中,灌注了他对门阀士族与寒门庶族地位升降、佛教在南朝的传播与儒家伦理之间的张力、南北民族矛盾与融合等现实问题的深沉思考。

——摘自张峰:《“名亚迁董”:沈约历史著述的境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约在史学领域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沈约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2022-05-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纵观历史,漕运在社会经济中具有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隋炀帝时期,漕运范围空前扩大,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网。但是,唐定都长安,地处偏僻,南粮北调困难重重。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使得漕运路绝。刘晏上任后,征用大量工人挖淤泥、清河道,恢复安史之乱前的遭运路线。他采取分段接运的方法,使每段水路都有专属的船只负责运输。规定建造漕船的工作收归政府统一建造,并改变原来的富户包运为政府运输。将专卖食盐所得的钱用于雇佣漕工,达到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的效果。通过刘宴的漕运改革,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与江淮租赋富饶之地联系起来了,使南北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摘编自杨凤阁《论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始末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漕运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8月,威廉二世宣称:“当国家投入战争时,一切政党应该停止争吵,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德国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等。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1915年,德军进攻重点转向东线。由于未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德军进攻的重点放在西线。221日,发生凡尔登战役,历时七个月。7月,英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历时五个月。从531日到61日,英国在北海同德国进行大规模海战,制海权仍由英国控制。1917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标志着德国的战争危机。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苦,陆海军士兵对军官们的特权怀有敌意,有组织的工人也开始反对继续战争。由此看,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

——摘编自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请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曾同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等军事方面的著作。但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农业与水利方面的研究,《农政全书》就是其杰作。

——岳麓书社《农政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科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徐光启科学成就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两江地区经济优势的凸显,其文化也日益发达。明清以来,两江地区即为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背后有两江地区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时两江地区对书院家塾教育投资的重视。于成龙在江宁府(今南京)所创办的“虹桥书院”即为其中之一。

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于成龙先世为大儒,潜心于学问而不愿出仕,虽然其父亲被授为鸿胪寺序班,但却以在乡里力行孝义著称。于成龙自从接受理学熏陶,便一直努力践行其心目中的理学之诚。他认为:“为学务敦实行,不屑于词章之末。常曰: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由此可见他的崇尚实干与不屑空谈的秉性。康熙帝在与词臣谈论理学真伪时也曾说:“理学无取空言,若于成龙不言理学,而服官至廉,斯真理学矣。”……虽然清代以来,书院官学氛围浓郁,但在传统读书人眼中,书院的建立无疑是推动地方教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便在广西罗城那样的蛮荒之地,于成龙也着手建立学宫,并鼓励瑶族、壮族的子弟学习。

——冀满红,辛超《试论两江任上的于成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创办虹桥书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创办书院的意义。
2022-05-1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文综冲刺(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