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丘溶(1420-1495),明朝 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景泰五年(1454年)丘溶中进士,累官至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长期在京参与机务,“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们故,以经济自负”,是明代儒臣中最关注经济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以“自为”人性论为基础,认为国家必须满足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但“天生众民,有贫有富”,不能“夺富与贫”。丘溶主张每丁可占有田1顷,已超过1顷的,不问,但不得再买。他主张食货并称,反对盐铁官营,认为国家不应与商贾争利,富商就是富国,“贫吾民也;富亦吾民也,彼之所有;孰非吾之所有哉”。他还提出“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所谓为民理财,即发展生产,使民有财,取民之财要合乎义理;反对将国家财政“专用之以奉一人”。

——摘编自《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璿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潜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1875110日,杨度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镇石塘乡一个偏僻的山村。在伯父的厚爱和良师的指点下,杨度刻苦攻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打下了扎实的儒学根基。1893年,18岁的杨度参加顺天府乡试一举成名,考中举人。

1894年冬季会试中,甲午战败的噩耗传来,……杨度与湖南在京举人一道积极参与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签条约,整军经武。

1902年和1903年,杨度两次东渡日本负笈求学。杨度目睹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短短30多年便呈现出的繁荣富强的景象,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提出要把清政府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的责任内阁政府的体制。

1913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聘请杨度为顾问,任职参政院,1915年,杨度写成二万余言的《君宪救国论》,极力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鼓噪呐喊。他积极联系当时的社会名流严复、孙毓筠等六人成立“筹安会”,失败后避难天津租界。

1922年,杨度跟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的时代洪流之中。他利用自己与北洋军阀各派系有联系的特殊身份,为南方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8年,杨度加入郭沫若发起成立的“中国革命互济会”;捐款抚养中共烈士的遗孤或秘密革命者的子女。

1929年秋,因为对党的坚定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无私付出,经潘汉年介绍,周恩来同志批准杨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1932年,57岁的杨度身染重病,在交完最后一笔党费后,走完了自己曲折坎坷、充满功过毁誉的一生。

1975年冬,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嘱秘书转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说:“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我直接领导他的。请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

——摘编自廉晓红《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


(1)根据材料,概括杨度一生的政治活动,并分析其一生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评价杨度等历史人物应该坚持的原则?
2022-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他与洋务派李鸿章密切交往,1877年,清政府任命黄遵宪为驻日参赞官,他通过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了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学说,思想上“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认为“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他从多重角度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明治维新实行的各项制度,写成《日本国志》一书,详细介绍日本变革的经过和得失,阐述在中国实行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主张。针对日本意欲侵略中国和朝鲜,他主张:“能于朝鲜设驻扎办事大臣,依蒙古西藏之例,凡国内之政治,及外国之条约,皆由中国为之主持,庶外人不敢觊觎。”1882年,黄遵宪在美国运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为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90年,黄遵宪出使英国,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开始后,他以英国为模式,协助湖南巡抚实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改革。戊戌政变发生后,黄遵宪被押解进京,在英、日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释放黄遵宪南归故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走向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遵宪“走向世界”思想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平定楚江南地,降服居于浙江一带的越族,于其地置会稽郡。同时,命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一路出余干之水东进,征服闽越及东瓯,于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又迁徙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共处。南方新置郡县后,遣大量逃亡者、奴仆、商人、罪犯去充实戍守。

——摘编自杨洪贵《秦始皇移民政策的政治功能》

材料二 (唐太宗击败突厥后,曾与大臣反复讨论过对他们的政策,最后,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处理边疆问题的主要方式。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秦始皇与唐太宗边疆政策的不同点,并分析他们相同的历史贡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桂林(当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会)于19491122日解放,30日桂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并告知全体市民:桂林市军管会在军管期间是全市最高权力机关。其后,各地军管会成立后,迅速开展了城市接收与管理、党政建设、社会改造、恢复和发展经济等具体工作。19491217日,桂林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1952年,广西5个市都普遍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产生的办法有:军管会和市政府的代表由负责人担任,各机关、部队、党派、团体的代表由本单位选派,各界人士的代表由市军管会、市政府和协商委员会商定。各界代表在会议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参政议政热情高涨。19537月,南宁市试行普选,全市选举人口184733人,选民112666人,参选人数占选民的93%。至此,人民代表会议正式被人民代表大会所取代。

——摘编自廖胜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城市民主建政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城市民主建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民主建政的意义。
2022-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1905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系统学习了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广泛交际的能力,1912年,顾维钧应召回国服务。1918年参加巴黎和会,主张“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必顾虑被迫签订的中日条约”,舌战群雄,驳斥他国的侵略,引起强烈反响并拒签和约。191211月,担任华盛顿会议全权代表。在以他为核心的代表团努力下,《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签订,日本允许将胶澳租借地交还中国,海关全归中国管辖,所有德国在山东的优先权,日本一律放弃。抗战初期,他为争取国际援助,奔走于西方外交界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为国争取到了尽可能的外援.1944年,顾维钧被选为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首席代表,参与联合国筹建,对联合国各项基础性制度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据孙慧娟《顾维钧:用法理捍卫国家利益》等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1月,波兰组成联合政府并很快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承认,并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在会上波兰代表提出了恢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波兰边界问题。为此,巴黎和会还组成了波兰事务委员会。经过委员会的决定,波兰通过一条“走廊”获得了一个出海口,但波兰和德国都对此决定表示不满。波兰与德国间的西边界问题在大国广泛干预下,后来依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而波兰东部边界问题,由于苏俄没有参加巴黎和会被搁置,最终导致1920年苏波战争的爆发。这是巴黎和会政治结果延续,同时也是波兰政府在战胜国支持下,想要借助于武力解决“波兰问题”的尝试。在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发给苏维埃一份照会中,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就波兰东部边界发表的宣言为准则,要求苏波双方撤军,立即停火,这条苏波边界线就是著名的“寇松线”。但苏波双方均不接受。

——摘编自南庆东《苏联对波兰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兰边界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兰边界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
2022-05-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历史上不仅建立了较为强大的政权,还推进了民族文化建设。契丹建国之初太祖神册五年(920年)创制契丹大字,太祖弟迭刺在参考回鹘文字的基础上改制契丹小字。史载契丹大字是借助汉字字体并增减笔画而形成的,契丹小字同样是借用汉字偏旁但又吸收回鹘文字的特征而成为拼音文字。当时的契丹人不仅用本民族文字勒石立碑,还用以进行文学创作。女真文字于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完成创制,以契丹、汉两种文字为基字,或取其音,或取其义,为推广本民族文字,女真统治者很早就创办女真字学校,并设女真进士科,以女真文进行考试。蒙古文字最早创制于成吉思汗新中国成立前夕,学者称其为蒙古畏兀儿文字(回鹘式蒙古文)。元世祖忽必烈时又命吐蕃僧侣创制新的文字并颁行,后人称之为八思巴蒙古字,当时规定用它“译制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为推广八思巴字,元廷在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立学校,培养相关人才。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意义。
2022-05-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执政,公开宣称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苏德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决定在外交战略上作重大调整。19331116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互换照会,决定建立国间外交关系。同时,苏联与匈牙利、西班牙等国建交,形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第二个高潮。

1933年底,苏联外交部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它改变过去对凡尔赛体系的敌视态度,表示愿意参加国联,同英法等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19349月,苏联被接纳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19355月,苏法签订互助条约。此前,苏联同波兰、芬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为进一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它没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采取更为慎重态度,避免卷入国际冲突。与此同时,修改第三个五年计划,加快国防工业生产,扩大军事实力。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没能继续发展下去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